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运动为例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力量的主要源泉,也是一股富有动力的现代化力量。自14世纪第一批华人先辈来到新加坡,似乎就注定了这个小岛国的道德教育,已离不开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新加坡虽是个人口稠密的弹丸小岛,却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且其保存、传承中华五千多年传统文化之成功是受到世界的肯定的,尤其是其以儒家道德价值观为主线的公民道德教育不仅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得以传承,同时赋以儒家思想新的现代意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道德教育兼具东西方特色,可以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提供借鉴。  本课题主要以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分析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各个阶段发展情况及形成的历史背景入手,对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每一阶段予以梳理,并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概括;在总览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发展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受瞩目的阶段,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运动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深入分析新加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磅推行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原因,概括新加坡政府为应对由过度“西化”及三代同堂传统家庭结构的丧失等社会原因而引发的道德危机、推行儒家思想道德教育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概括新加坡政府为推行儒家思想道德教育计划,力邀群儒汇狮城、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编写及推广中英文版《儒家伦理》教材、培训《儒家伦理》课程师资,以及创办东亚哲学研究所探讨儒家思想以增进新加坡人对儒家思想的认识等有力举措,及海外儒学专家对儒家思想与当代新加坡结合的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特色经验进行提炼,从中得出新加坡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道德教育实践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启发,从而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酵素。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是进行知识传播、应用以及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也是产生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由实践结果得出:如果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应用创新思维,其作用将会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
期刊
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无疑对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也给家庭、社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被认为是学生
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的大国和正处于社会重大变革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出现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国农村至今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医疗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对于占全国总人口53.4 %的亿万农民来说,“看不起病”成为他们这个群体主要担忧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二大主因。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发挥好教师在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学识过人的好老师是一
本文是在“三农”问题的背景下探讨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路径,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支持。“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农地与人的矛盾,这实际上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