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问题在当今理论界和现实生活中已受到普遍关注,当然也是以人为主体和对象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人在生物学上的“匮乏性”或“未特定性”的特点,说明了人是“未特定化”的存在,也构成了人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尤其是在围绕人才展开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他们的自我塑造能力和自我发展状况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面貌和发展方向。但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看到人在教育中的可塑性的同时,也仅仅偏重于外部力量对人的塑造,忽视了人的自我塑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偏低,学生思想品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迫切需要唤醒大学生的自我塑造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以此来推进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人的道德的不断完善。本文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人学等多个视角,特别是从人学的视角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多向度的审视,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文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与该题目相关文献资料的大量检索研究,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沿。(2)多学科整合的方法,本文将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道德心理学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整合,以克服单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盲点和不足。(3)分析归纳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对于每一研究问题都力图抓住表面现象下隐藏的深层次的特性,结合对研究对象特性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得出结论。全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人的自我塑造的一般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从对人的自我塑造的概念解读入手,揭示了人的自我塑造的本质;探究人的自我塑造的理论基础,以生物学为前提,从心理学、社会学、人学等多个视角对人的自我塑造进行全面剖析;考察人的自我塑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的价值,加深对人的自我塑造的功能性认识。第二部分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在自我塑造上存在很多问题:自我塑造意识淡薄、自我塑造能力较差、自我评价不够客观、自我调控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和自我的全面发展。从现实的角度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个人能力及心理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多元文化激荡下价值观念的冲突,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塑造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塑造能力的提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部分对人的自我塑造视域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作了深入探究和综合分析。实效性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整合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塑造的内在因素,强化主体意识,拓展自我塑造路径;又要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塑造的外部条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一步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其心理体验,以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内化到外化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