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经门静脉灌注与口服和静脉注射阿苯达唑纳米微球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疗效。方法:162只健康Wistar大鼠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脏穿刺和开腹肝内注射泡球蚴原头节两种方法制备肝泡球蚴病模型,饲养6个月后,以B超筛检出复制成功的80只肝泡状棘球蚴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门静脉灌注、口服、静脉注射及模型对照四组。分别通过门静脉灌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给予阿苯达唑纳米微球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均于最后一次治疗结束12h采血、摘取动物肝脏及病变组织行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肝组织及病变组织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及阿苯达唑砜的浓度。结果:(1)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造模方法的阳性率和插管成功率分别为60.00%,93.75%明显高于开腹组的42.86%,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组织学变化门静脉灌注组以坏死变为主,口服及静脉注射组以变性病变为主,模型组主要为泡球蚴病正常病理变化。各组间比较门静脉灌注组与口服及静脉注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口服及静脉注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分析结果经门静脉灌注组病变组织中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浓度均高于口服及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而口服组及静脉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1)大鼠肝泡球蚴病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造模方法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可作为大鼠肝泡球蚴病实验研究的首选造模方法。(2)阿苯达唑纳米微球经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疗效优于口服及静脉注射的全身给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验为经门静脉途径或经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介入治疗肝泡球蚴病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