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体外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建立软骨细胞培养方法并获得足量稳定的软骨细胞;建立体外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因子表达。方法:1.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以机械分离和酶阶段消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观察不同培养阶段细胞形态、生长;CCK-8法测定增殖,绘制生长曲线;行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2.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关节软骨细胞接种于六孔板内并划伤,建立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划伤模型。3.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在划伤前后的形态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划伤前和划伤后1,3,7天四个时间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GF-1)和Ⅱ型胶原(collagenⅡ)基因mRNA表达。结果:1.兔软骨软骨经两步消化,可获取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细胞活性率可达95%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呈阳性结果。原代细胞和第一代细胞呈多角形,传代4~5代后,细胞形态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基质分泌氨基多糖(GAGs)和胶原染色变浅。2.成功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划伤模型,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边缘整齐,随着培养时间推移,细胞伸出突起并向划痕区延伸,划痕区开始出现软骨细胞,并相互间发生融合。3.在细胞划伤模型中,细胞划伤后VEGF和bFGF基因都呈明显低水平表达。而TGF-β1、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却呈现较高表达水平。VEGF基因在细胞损伤第3天的表达高峰后开始回落,而bFGF、TGF-β1及Ⅱ型胶原基因在损伤的第1天表达明显降低(P<0.05),随后呈现升高的趋势。IGF-Ⅰ基因在损伤初期表达变化平稳,在损伤第3天后出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宜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传代获取大量实验细胞,但仅限于五代以内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之用;成功在体外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并建立划伤模型;在损伤模型中bFGF、TGF-β1、VEGF、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性,这为选择合适的基因治疗软骨损伤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