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释比戏《木吉卓剪纸救百兽》舞台造型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正处于新一百年的重要起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羌族释比戏就是其中之一。羌族释比戏是傩戏的一种,表现了多学科、高维度、高深度的文化交融性以及民间文化双重性,极具民间文化特色,并融合了独特的戏剧扮演与宗教仪式。羌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释比戏的剧目的内容更多是释比的口口相传,这种特殊的流传方式使羌族释比戏的传承更难具有通俗性,也使其传播与保护变得更困难。羌族释比戏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研究深受重视,而羌族释比戏的舞台研究少有人涉足,还处于朴素布景状态。运用戏剧舞台与当代舞台美术造型设计,使释比戏整体舞台表演呈现更充实,丰富剧本层次,从而让释比戏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而后能够发展成为类似于川剧,京剧等成熟的剧种。本文以释比戏舞台为切入点,运用舞台设计理论知识,同《木吉卓剪纸救百兽》剧本结合,设计多幕舞台,从而将特色的民族的民间文化广泛传播到广大群众之中,对与羌族释比戏传承、保护与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绪论部分,阐述释比戏舞台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释比戏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第一章戏剧舞台设计概述,主要涉及戏剧舞台的功能,设计技巧。结合其他传统戏剧舞台设计,研究分析其舞台设计时所运设计方法并阐述。第二章羌族历史调研与特点分析,通过实地前往羌区进行调研,对羌族文化的特点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后期舞台设计提供羌族元素素材。第三章羌族元素在舞台中的应用,根据释比戏《木吉卓剪纸救百兽》剧本的舞台需求,依据舞台造型设计原则,进行元素造型。第五章是以《木吉卓剪纸救百兽》剧情为例,依据不同剧情对场景需求,展开舞台场景造型分析,结合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理论与技术,设计出极具羌族特色文化的羌族释比戏表演舞台,对羌族释比戏在未来的舞台设计乃至今后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综上所述,富有羌族释比戏文化内涵的《木吉卓剪纸救百兽》舞台对于释比戏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其他文献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有“北方秧歌,南方花灯”的说法,在笔者所在的四川地区已有许多已成熟的花灯体系,但对宜宾石城山花灯的研究是甚少的。此花灯是位于宜宾石城山下、横江流域一带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集唱、跳、演于一体,它以完整的表演程式、伴随浓烈的生活气息等特点获得群众们的喜爱,主要以“逗灯人”、“车芯(幺姑儿)”两个人物角色进行表演,其中丑角“逗灯人”是整个石城山花灯表演中的亮点。本文将从该人物的“逗”入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现代民族歌剧代表作品之一,《乡谣》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的唱段,同时,《乡谣》也是歌剧中广为流传的经典选段之一。歌剧一开始的背景音乐就是以《乡谣》的旋律,可以见得,唱段《乡谣》在整部歌剧中占领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文综合运用了音乐、歌唱以及表演等学科知识对《乡谣》进行了三个部分的研究。首先,以歌剧《野》相关背景的阐述为切入点;其次,分析《乡谣》的艺术特征;最后是选段《乡谣》
《你赢得了诉讼》是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所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阿尔维玛伯爵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男中音咏叹调,莫扎特运用丰富的音乐创作技法,通过这首咏叹调将阿尔维玛伯爵多疑、贪婪、好色荒淫、自大的旧贵族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整首作品旋律流畅悦耳,戏剧性极强,在诸多国际性的比赛中,众多男中音都把这首咏叹调作为展现自己实力的首选作品,无论是从作品蕴含的意义,曲目中丰富的演唱技巧亦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值得
歌剧《沂蒙山》是近几年来新时代歌剧的代表,歌剧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等历史题材为创作背景,以朴实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生动刻画了沂蒙山人民在抗日斗争中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本论文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创作背景分析、曲式与节奏分析、演唱技巧分析、艺术处理分析和舞台表演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深入的阐释了这首作品的来源、内容以及演唱方法,并从研究这首作品中体验到了演唱中国民族歌剧的方法。希望本篇论文可以给
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巴黎,兴起了以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为代表的结构较为短小的轻歌剧。《蝙蝠》从1874年首演开始,便获得观众的青睐,并流传至今。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女仆阿黛拉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她的咏叹调《笑之歌》更是广为流传。除此之外,她的另一首咏叹调《当我扮演天真的乡村姑娘》却鲜少有人了解。但该作品旋律优美、轻快,节奏丰富多变,是一首适合轻型抒情女高音的佳作。其中的花腔部分
竹笛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因其音色悠扬婉转、高亢明亮、表现形式多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传统戏剧,秦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西北地区的形象代表,具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竹笛在发展中,受到秦腔音乐的影响,作曲家将其艺术特色运用到竹笛作品的创作中,编创了很多具有秦腔音乐风格的作品。如《秦川抒怀》、《秦川情》、《兰花花叙事曲》等。因竹笛的音色明亮,婉转柔美,表现形式多样,逐步发展为秦
民族歌剧《沂蒙山》以真实的革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军民一心、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揭示了伟大的沂蒙山精神,该剧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选段《等着我,亲爱的人》作为主要唱段之一,在剧中多次出现,歌曲表现的是一对爱人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舍家为国的生死离别之情。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对作品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研究现状等进行简述;第二、三、四章为本文的正文部分,对作
嘉绒锅庄有着距今三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是嘉绒儿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马奈锅庄作为嘉绒锅庄的精髓,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仪式、丰富的舞蹈内容闻名于世,独具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锅庄”。本研究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马奈镇作为田野考察地,以获取第一手田野资料的方式对马奈锅庄的舞蹈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探讨马奈锅庄
跟随时代变迁,现代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随之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也力求着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即在具有民族特征的外在形式下,表意优先,旨用肢体语言塑造形象、构图造境表达意象,赋予形式某种内在含义,从而传递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攻读学位期间,通过学位作品的实践编创,笔者意识到以往在艺术编创上过度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却忽略了该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作品更深层的内涵表达。而如何在不丢失民
《图兰朵》是意大利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所作的一部典型的跨文化艺术戏剧作品,剧作的核心情节是冷酷的“中国公主”图兰朵通过谜题招亲。它从1926年在意大利首演至今,“图兰朵”的迷人魅力赋予了这部跨文化歌剧长青的舞台生命力。从文本、音乐到舞台演出,《图兰朵》中虽竭尽所能描摹东方,但其审美特征依然是十足西方的,在不同时期、各种版本的《图兰朵》演出中,无论剧本的二度创作者本意何为,最终中西元素都同时呈现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