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心理是受众普遍的心理现象,涵盖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环节,是20世纪初传播效果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它对当前传播研究和传播实践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基于它的发现,才使传播效果研究从最初的“魔弹论”转向“有限效果论”,使得传播研究者从传者本位论逐步转入受众中心论。不仅如此,选择性心理对传播实践活动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传播活动中,如何灵活运用受众的选择性心理进行有效传播,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此,探讨选择性心理在传播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是传播研究在哲学层次上的重要课题,当是不争之事实。本文从传播哲学角度对选择性心理的结构、本质和选择性心理在传播学中的价值及其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从传播哲学角度对选择性心理及其价值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当前的传播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选择性心理提出的背景,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具体环节---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阐释人们具有选择性心理的本质原因。一方面从生理角度解释了人们具有选择性心理的生理机制原因,另一方面分别运用需要层次理论与使用满足理论相结合,平衡论和认知失调理论相结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阐释选择性心理的心理原因;第四章系统阐述了选择性心理在传播中的价值;第五章主要运用贝洛的SMCR过程模式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联系实例,从传者、信息、渠道和受众四个方面,阐述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者应如何运用受众的选择性心理进行有效传播;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本源与价值,本文侧重于价值。选择性心理的生理和心理解释即为对选择性心理本源的揭示,而选择性心理的价值及具体运用则是对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