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传达所广告产品或服务的信息给消费者并使其购买该产品或服务。广告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其中广告语言至关重要。语言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广告语言尤其如此。选择能够有效影响并说服消费者的语言至关重要。广告商总是对广告语言进行精心策划以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达到最终说服其购买的目的。一般来说,广告有两个目的: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说服购买。而对消费者进行劝诱,说服其购买产品是,是最为重要的目的。广告语言和广告的功能及作用密切相关,它是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精心策划的。可以说,广告语言对广告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达到广告说服购买这一最终目的,广告商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目标群的注意,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最终使其购买所宣传的产品。广告商通常采用很具有说服性的语言赢得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正面关注和评价。可以说,广告语言的劝诱性和说服性是广告语言的突出特点。基于这点,此论文试图从广告语言的劝诱性着手进行探讨。劝诱性意指改变广告目标消费群体的态度和行为。事实上,广告信息之所以具有劝诱性是因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改变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广告语言一直是各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因为广告语言对产品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广告目的的最终达成起着关键作用。广告语言精心设计的目的是唤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并说服他们购买商品或服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商业广告中,而且商业广告更着重于广告的说服力和劝诱性,而不仅仅是产品信息的单纯传递,因此,本论文将围绕英语商业广告进行分析。修辞常常使用于广告语言之中,尤其是隐喻被广告商广泛采纳并有效利用以求达到目的。可以说,广告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隐喻性,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强大的广告效果,达到其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目的。该论文的主要线索便是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讨广告中隐喻的劝诱性和说服力。一些语言学家曾试图打破单纯从修辞角度分析隐喻的传统分析方法,而从更为成熟及有效的角度进行分析,塞尔便是其中之一。他从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新角度对隐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建立了一个对隐喻进行解释的语用学框架,该理论为本论文提供根本的理论支持。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者奥斯汀认为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交流信息,也可以用来做事。该理论由其学生塞尔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塞尔在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引出了“命题行为”这一概念,并对言外行为进行了重新分类。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三套步骤和八项原则来识别隐喻,解析隐喻。作者希望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进行分析可以为广告语言的语言策略和技巧提供启迪。广告设计者可以通过对语言策略和技巧的有效把握加深读者对广告的印象,并最终达到推广产品的商业目的。任何隐喻的研究都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隐喻?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隐喻如何起作用?如何理解隐喻?本文拟将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从广告英语中隐喻的劝诱性角度分析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