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新闻发布形式,是媒体和公众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府立场、态度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政府调节社会情绪和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增强政府新闻执政和危机管理能力、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理论研究跟国外相比还比较薄弱,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过程中,理论滞后于实践,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所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论研究,探索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的制度支撑至关重要。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所以论文对中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原因、法律基础、实施目的、新闻发言人素质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找出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审视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反思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诸多空白与非规范化;与此同时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实施现状加以分析,总结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上的支撑;新闻发言人垄断话语权,信息公开不完全;中央与地方及政府各部门信息流通不畅;发言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培训机制等几方面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着手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快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创新新闻发布形式,处理好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提高新闻发言人素质。中国政府正处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各方面制度都有着联系,所以必须抓住机遇,从制度层面上解决阻碍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的因素,搞好制度间的协调配合,真正为新闻发言制度的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