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占有核心和基础地位,并在整体上影响个人对行为手段和目的的选择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在对价值观及公正问题相关研究的综述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目前还缺少明确以公正这一主流价值观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研究。本研究对青少年公正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因素及其特点。本研究首先对258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预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编制正式调查表。对468名初三、高二、大一和大三学生的正式问卷调查发现:(1)青少年公正价值观包括7个因素:凝聚亲和、严明公平、学识历练、生活态度、处世方式、个性特征、道德品质;(2)在公正价值观各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3)在七个因素中的两个因素,即“学识历练”和“生活态度”上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变化存在显著差异;(4)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严明公平”、“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上,是大三学生显著低于大一学生;在“学识历练”和“凝聚亲和”上理科学生低于文科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大一文科学生高于大一理科学生,而大三文科学生低于大三文科学生。 第二部分研究了在情境模拟实验中公正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还通过简明故事投射考察被试公正价值观认知判断、价值评价、行为倾向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探讨在情境模拟中公正行为与其公正价值观的关系。情境模拟控制两个变量,即“信息公开与否”和“是否与己有关”。 对61名大一学生的情境模拟实验的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情境模拟的情况下极少会出现“严重不公正”行为,但出现“轻度不公正”行为的人数较多;(2)男女的公正行为没有显著差异;(3)在“与己有关”的情境中,“信息公开与否”在公正行为上有显著的差异;(4)大学生在“与己有关”和“与己无关”情境中的行为具有显著的中等程度相关。故事投射结果显示:在“信息公开”情境故事中被试情感体验,在“与己无关”分配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情境故事投射其他方面的反应在情境模拟行为方面差异都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