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间地震采用能适应井下环境的激发系统和接收系统,得到的资料受噪声影响小,且能量受地层吸收衰减影响小。井间地震信号的主频通常是地面地震的数倍甚至更高,可以达到几百赫兹。因此,在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可以不做反褶积处理。然而,当地震波场的信噪比足够高,且储层较薄时,采用反褶积方法进行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可以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反褶积结果的好坏与其所采用的方法及假设条件息息相关,常规的反褶积方法以地震子波最小相位为假设前提,而在实际地震勘探中,震源所激发的子波在经过大地滤波作用后一般都是混合相位的,那么以子波最小相位为前提来求取反褶积算子以及应用反褶积时就会出现问题,反褶积的结果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根据反褶积方法自身的特点,以及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反褶积方法做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多道脉冲反褶积、多道子波反褶积、零相位化反褶积等,同时进行了相应的程序设计,并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分别进行了试算,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比较而言,多道子波反褶积和零相位化反褶积对实际地震记录的适应性更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实际井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低,因而处理结果与预想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反褶积的基本理论,分别介绍了信号处理基础、地震子波及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采用的反褶积方法技术,包括多道脉冲反褶积和多道子波反褶积,其中多道子波反褶积中是以多道统计希尔伯特变换方法提取地震子波、以最佳维纳滤波求得反子波最后实现多道子波反褶积,该部分最后还介绍了零相位化反褶积和匹配滤波方法。第四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所在,主要阐述了笔者用以提高井间地震分辨率的反褶积方法技术的程序设计、程序实现,并分别用井间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了算法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得出高频数据反褶积处理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