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又称川芎嗪,是吡嗪环碳原子上均连接甲基的含氮杂环化合物。TTMP作为天然香料,具有烘烤、花生、榛子和可可香气,可用于烘烤食品、冷饮、肉类、乳制品、饮料酒和卷烟等香精的调配;同时,TTMP是中药材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根茎的主要活性生物碱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集聚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发酵法生产TTMP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且发酵体系中前体乙偶姻与氨反应生成TTMP的机制仍存在争议。目前,鲜有大规模TTMP发酵生产的工业化应用实例,其原因主要为TTMP产量较低、前体乙偶姻的有效转化率不高(<1%)、外源添加的乙偶姻存在产物抑制现象且乙偶姻和TTMP均对细胞具有毒性等。因此,开发具有优良特性的TTMP生产菌株、研究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代谢产生乙偶姻以及乙偶姻和氨反应生成TTMP的机制、并基于不同产生机制建立合适的TTMP生产工艺是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TTMP的有效手段,为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以获得高产TTMP菌株为目标,首先建立了一种内源前体筛选策略,从酱香型高温大曲中获得一株高产TTMP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XZ1124;根据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发酵动力学分析,建立相应的发酵策略;对发酵体系中TTMP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索,并基于实验结果建立有效的微生物发酵偶联TTMP合成工艺;同时,利用发酵结束废弃的菌体作用生物催化剂,建立枯草杆菌多步转化葡萄糖生成乙偶姻的工艺及其偶联化学合成生产TTMP的工艺,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前体乙偶姻和TTMP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建立了一种适合于风味化合物TTMP筛选的内源前体筛选策略;并应用该策略,从酱香型高温大曲中获得一株TTMP产生菌XZ1124,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产生大量前体乙偶姻,从而有效促进了TTMP的合成;根据菌落、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单因素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蔗糖100 g/l、豆饼粉40 g/l、酵母膏5 g/l、磷酸氢二铵30 g/l、初始pH 7.5、装液量50/250 ml、摇床转速200 rpm、培养温度37°C;在此条件下,B. subtilis XZ1124摇瓶培养120 h,TTMP产量达4.08 g/l,前体乙偶姻积累量在培养66 h时达到峰值(22.3 g/l),前体的有效利用率达23.7%,远高于文献报道值(1%)。(2)根据不同pH控制下发酵罐培养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适合于枯草杆菌TTMP发酵的两阶段pH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培养前期的发酵液为弱酸性,保证细胞的快速增殖和前体乙偶姻的大量积累,培养后期调节发酵液为中性,促进枯草杆菌转化乙偶姻生成TTMP(7.43 g/l);根据枯草杆菌在7.5 L发酵罐培养时不同搅拌转速下的动力学分析,结合发酵体系中前体乙偶姻和氨的化学反应特性,建立了多阶段搅拌转速偶联温度控制的发酵策略:0~12 h,控制培养温度37oC、搅拌转速为700 rpm,12~48 h,控制培养温度37oC、搅拌转速为500 rpm,48~120 h,控制培养温度55oC、搅拌转速为500 rpm,该发酵策略可有效促进前体乙偶姻的大量积累,发酵结束时TTMP的产量达7.12 g/l,比恒温(37oC)和恒定搅拌转速(500 rpm)培养时分别提高了38.5%和25.1%;根据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下的发酵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葡萄糖补加策略:初始葡萄糖浓度为80 g/l、培养36 h补加50 g/l葡萄糖,该补加策略有效提高了前体乙偶姻的积累量,发酵结束时前体乙偶姻的积累量达40.9 g/l,与对照发酵相比提高了96.6%;TTMP浓度达6.54 g/l,比对照发酵提高了28.2%。(3)考察了不同铵盐对枯草杆菌发酵产TTMP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DAP)对TTMP合成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NH4+和PO43-同时存在时该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提高培养基中初始DAP的浓度(或单独提高NH4+和PO43-浓度)可有效促进发酵体系中TTMP的生成,然而,高浓度的NH4+和PO43-离子不利于细胞的增殖、糖的消耗以及前体乙偶姻的积累;基于细胞增殖、前体乙偶姻积累和产物TTMP合成过程对DAP需求的差异,提出DAP补加策略,并应用于枯草杆菌摇瓶发酵和发酵罐培养过程,TTMP的最大生成速率分别提高了46.8%和76.8%,发酵结束时TTMP产量分别为9.10和7.34 g/l。(4)建立了酶促反应模型体系,该模型体系为含有一定浓度乙偶姻和30 g/l磷酸氢二铵的溶液(pH 7.0),通过向该模型体系中加入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检测TTMP的变化;并进一步应用原位反应体系验证TTMP生成过程中的酶促催化反应,将枯草杆菌全细胞作为催化剂,考察了胞内酶和胞外酶对体系中乙偶姻和氨反应生成TTMP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体系中TTMP的合成过程不存在酶促催化反应;但枯草杆菌培养液中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小分子代谢物,该代谢物能够促进乙偶姻和氨化学反应合成TTMP。(5)考察了不同质子供体对乙偶姻和氨反应生成TTMP的影响,磷酸盐在pH 7.0时主要以磷酸二氢根和磷酸一氢根共轭对形式存在,能够提供足量的质子参与乙偶姻和氨反应生成Schiff碱的过程,促进了TTMP的合成;通过考察糖代谢途径中有机酸对枯草杆菌发酵体系中TTMP生成的影响,发现乳酸、丙酮酸、草酸、琥珀酸和柠檬酸均可促进发酵体系中TTMP的生成;进一步考察了乙偶姻和DAP浓度、pH、温度和搅拌条件以及供氧条件对枯草杆菌原位发酵体系中TTMP和YTTMP/HB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TTMP合成条件,将100 g/l乙偶姻和200 g/l DAP的原位发酵体系于90oC、200 rpm的水浴摇床中反应8 h后,TTMP的产量达45.1 g/l;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乙偶姻偶联TTMP化学合成的工艺:在前体乙偶姻的积累阶段,采用pH 5.5的胁迫环境促进枯草杆菌的快速增殖和前体乙偶姻的大量积累;培养120 h后,控制反应条件为TTMP合成最优条件,反应结束时TTMP的浓度达16.8 g/l,该结果验证了枯草杆菌发酵生产前体乙偶姻偶联TTMP化学合成工艺提高TTMP产量的有效性。(6)建立了枯草杆菌全细胞多步转化葡萄糖生成乙偶姻的工艺,确定了最适的转化条件:葡萄糖浓度140 g/l,细胞浓度100 g/l,以0.5 M的PBS缓冲(pH7.0)为反应介质,装液量为20/50 ml,纱布密封,于35°C、150 rpm摇床中反应96 h;在上述条件下,枯草杆菌转化体系中乙偶姻的产量达41.4 g/l,与枯草杆菌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的乙偶姻产量相当,但转化周期比发酵周期缩短了20%;同时,建立了枯草杆菌多步转化乙偶姻偶联TTMP化学合成工艺:在前体乙偶姻的积累阶段,枯草杆菌全细胞可以转化140 g/l葡萄糖生成41.4 g/l前体乙偶姻;然后,控制反应条件为TTMP合成最优条件,反应结束时TTMP的浓度达16.5 g/l,该结果验证了枯草杆菌多步转化乙偶姻偶联TTMP化学合成工艺提高TTMP产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