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83436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严经》是佛法的总纲,它以其广大悉备和渊深如海的义理建构起了整个佛教哲学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日常生活乃至晋以来的整个民族精神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译《华严经》共有三种:《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从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三月(公元418年)始译《六十华严》。到唐代时,随着《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传入,中国达到了《华严经》的翻译、研究、传播和接受的顶峰,其重要表现之一是以华严五祖(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和李通玄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华严经》的经典阐释的展开与完成。 本文从文献学与哲学两个层面对《华严经》以及有关《华严经》的经典阐释进行研究,即以《华严经》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将思考的重点集中在三种《华严》的文本构成与华严五祖和李通玄对《华严经》的经典阐释上。 本文第一大部分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三种《华严》本身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论述了《华严经》的来历及其传入中土的过程,并指出,儒道思想的影响、崇佛的世风和华严支流别品的汉译与《华严经》的传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第二章则从文本的文献学分析着手,分别考察了三种《华严》的汉译情况与文本结构。第三章考述了与《华严经》文本生成密切相关的《华严》支流别品汉译和文本的情况。 本文第二大部分关乎《华严经》的哲学思考,以华严五祖和李通玄的相关著述为基础,对华严五祖与李通玄思想作系统梳理,既分析其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又探讨其间递相传承的关系,透视他们通过这种创造性阐释所达成的对异域智慧的独特转化,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华严经》与唐代文化精神的关系。第四章分析华严初祖杜顺的“五教止观”对于华严宗学的奠基意义,解析了二祖智俨“十玄门”的重要理论价值,探讨了三祖法藏的判教理论、“新十玄”与“六相”说。第五章主要分析四祖澄观对“四法界”中之理事范畴的深化与扩展,以及五祖宗密以《华严原人论》一文所作的融会儒释道三教的尝试。第六章探讨李通玄以《周易》解《华严》的独特思想道路,剖析华严义理如何在《易》理玄思的观照中展现出特异的新姿。
其他文献
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水平低下,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尽快缩小这一差距,改变我国教育管理
<正>重构中国退休制度审慎推进以房养老中国急需发展养老地产为山水乡愁规划位置乡愁中的中国城镇化和文化保护为什么要强调"记得住乡愁"城镇化不能停留在土地层次2013年12月
随着资源的枯竭、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的可
发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道,不仅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项目,同时深受社会大众喜欢,其教学模式、技术特点、礼仪风尚、裁判形式都有其既定体系,去冗化繁,独树一帜。武术中蕴含着深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从汉代以来,内迁的羌人不但受到汉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来自其他内迁少数民族的歧视。从资源竞争、文化冲突和羌人自身的凝聚力三个方面来对此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侵犯财产犯罪,其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性大,同时抢劫行为极具复杂性,由此也产生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本人在对抢劫罪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向教育领域,并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成效。计算机教学是技工院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教师呈现现代网络资源的一种
宋人改编诗为歌辞,采用了“以诗度曲”、“檃括”等方式。“以诗为词”是“檃括”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目的是使“诗”合于歌唱。陈师道评论苏轼“以诗为词”,即着眼于其“檃
随着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非传统安全威胁作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日益凸现出来,国际安全关注的主体、目标、要素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安全观念也应运而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