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裂纹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迅猛发展,作为高速铁路主要结构物的无砟轨道得到了大面积应用。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更是未来主要的无砟轨道形式。现场调研表明,CRTSⅢ型无砟轨道整体服役状态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砟轨道发生损伤劣化的可能性增大,现阶段有必要提前开展关于CRTSⅢ型轨道损伤劣化的研究工作。现实中由于材料问题、运输问题、施工问题等因素导致无砟轨道在服役初期存在初始裂纹及初始损伤的可能。若初始损伤刚好处于无砟轨道应力水平较高的区域,并长期承受荷载的反复作用,在无砟轨道服役后期可能出现损伤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整个轨道结构的劣化,危及行车安全。既有研究大多采用损伤力学理论分析无砟轨道的损伤过程,而对于轨道板宏观裂纹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CRTSⅢ型轨道板裂纹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有必要开展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裂纹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改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服役状态,提高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水平。本文紧跟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以Ⅲ型轨道板裂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模型,提出了研究轨道板裂纹开裂-扩展过程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多种荷载形式下轨道板服役后期可能的裂纹的初始位移、扩展路径及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利用Paris公式计算了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提出相应的裂纹扩展速度公式,并对部分存在临界扩展长度的裂纹,计算其疲劳扩展寿命。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所示:(1)调查研究了CRTSⅢ型轨道板损伤劣化现状,从而确定了Ⅲ型轨道板裂纹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模型,基于扩展有限元在ABAQUS中的应用,提出结合扩展有限元两大功能模拟轨道板裂纹开裂-扩展过程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轨道板后期可能的表面裂纹产生与发展规律。研究表明,轨道板服役后期,在部分轨道板可能存在抗拉强度大幅降低的条件下,负温度梯度荷载是后期表面宏观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整体降温荷载与负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表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整体降温荷载很难导致轨道板表面裂纹的失稳扩展,一般不存在失稳扩展长度;负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表面裂纹的失稳扩展长度随裂纹深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当裂纹深度从0.05m增加至0.1m时,相应失稳扩展长度从1.4m减小至0.16m。(2)针对部分轨道板存在侧面竖向裂纹的情况,结合扩展有限元的裂纹扩展功能与应力强度因子求解功能,实现了对轨道板侧面裂纹产生、发展过程的研究。揭示了Ⅲ型轨道板侧面竖向裂纹的产生与发展规律。轨道板服役后期,正温度梯度荷载是侧面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正温度梯度荷载与列车荷载作用下,裂纹垂向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垂向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两种荷载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均小于轨道板断裂韧度,裂纹无失稳扩展风险。(3)基于轨道板裂纹开裂-扩展过程的分析方法,对轨道板吊装孔周围裂纹进行了研究。揭示了Ⅲ型轨道板吊装孔周围竖向裂纹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吊装孔下部应力水平低于周围相同高度轨道的应力水平;吊装孔对周围竖向裂纹的扩展路径产生一定的偏转作用,使裂纹扩展方向趋向吊装孔底部,正温度梯度下裂纹的偏转尤为明显,但吊装孔对竖向裂纹的扩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减缓了轨道板吊装孔周围竖向裂纹的扩展趋势。(4)基于裂纹疲劳扩展理论,采用Paris公式分析了轨道板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与疲劳扩展寿命,探究温度与列车荷载作用下多种裂纹的扩展规律。研究显示,负温度梯度是轨道板后期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主要因素。裂纹深度对裂纹疲劳扩展速率有一定影响;正温度梯度荷载与列车荷载单独作用下轨道板侧面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均随裂纹垂向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裂纹垂向深度达到0.04m至0.05m时,裂纹疲劳扩展速率达到最大值;在负温度梯度45°C/m下,当裂纹初始长度为0.02m时,深度0.05m的表面裂纹,其疲劳扩展寿命大概为58万次左右,若按每天一次温度梯度循环,则需1589年,远超轨道板的使用寿命。当裂纹深度增加至0.1m时,相同初始长度裂纹的疲劳扩展寿命大概为9.6万次左右,若按每天一次温度梯度循环,则需263年,同样远超轨道板的使用寿命。但表明随深度增加,轨道板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寿命大幅降低。图115幅,表39个,参考文献120篇。
其他文献
学位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满足高效的出行生活,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加,地下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性能在长期作用下逐渐退化。为确保地铁隧道结构的健康状态,专家学者在隧道的监测技术、健康状态的评估、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多个阶段的探索研究工作。隧道信息定期、长期监测能更好掌握隧道病害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采取治理措施,防止已有病害的持续发展,提高隧道的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运营安全
25Hz相敏轨道电路作为我国铁路信号控制领域的重要基础设备,在站内列车的占用检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主要是利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entralized Signal Monitoring System,CSM)对其轨道继电器的轨道电压信号与相位角信号进行集中监测来实现相应的故障诊断。由于站内轨道电路的使用环境相对复杂,导致仅凭CSM现有的两点监测,无法识别25Hz相敏轨道电路某些特定的故障模
随着大量电力电子器件的投入使用,高速铁路牵引网-动车组系统(以下简称:车网系统)电气耦合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由多辆动车组同时接入牵引网引起的低频振荡及牵引封锁问题严重影响了行车秩序。针对此问题,以车网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阻抗比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提高车网系统稳定性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基于车载储能和虚拟同步机控制技术的低频振荡抑制方法。依据“车网稳定性分析→低频振荡产生机理分析→低频振荡复现→基于车载储能
随着铁路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多,列车的安全运行变得日益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入侵铁路周界的异物,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安全隐患。因此铁路周界的安全防护也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考虑到铁路现场实际异物入侵的稀疏性、视频图像分辨率的提高以及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的检测技术由于具有全天候、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主要研究手段。因此,依托铁路周界入侵目标检测的现场需求,本文开展了基于监控视频的铁路周界异物
无绝缘轨道电路作为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可靠性理论层面,无绝缘轨道电路作为可修复系统,其可用性是衡量其可靠工作的重要指标,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尤其缺乏对其室外钢轨线路部分可用性的研究,而该部分由于受设备故障、环境变化和列车运行的影响较大,其可用性对于轨道电路正常工作、设备维护和列车运行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无绝缘轨道电路
铁路运输凭借更高的运输能力、更低的运输价格、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一直是乘客选择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客货运量的任务随社会需求增长也不断增加,因此保证乘客更加安全的出行、保证货物更高效的运输是铁路运营的重中之重。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减小列车间追踪运行间隔距离,从而可以让列车以更小的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安全行驶,让列车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本文基于对现有列车运行闭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路网逐步建设形成,高速铁路成为旅客出行选择的重要交通方式。列车运行图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础,其编制质量决定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输组织效率、运输能力和客运服务的质量水平。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具有列车运行规律、开行密度高等特点,成为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高速铁路路网情况复杂,跨线列车数量较多,难以直接借用国外的周
在高速重载铁路货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货车零部件可靠性备受关注。闸瓦作为基础制动装置中的关键部件,其状态对列车运行有着很大影响。当前判断闸瓦状态的主要方式是现场检修,严重的浪费人力和物力。随着轨边传感设备的发展,与闸瓦磨耗状态相关的监测数据被广泛采集,通过对在线监测系统中监测数据的利用,建立闸瓦磨耗状态和状态监测数据之间的联系,对闸瓦的状态进行监测预警十分有必要。本文以铁路货车闸瓦为研究对象,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度安排常常以课本教材的知识目录为主,任课教师则根据目录按顺序进行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节奏看似毫无问题,但是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及分析发现了一个问题,即由于课本教材的知识分布较为松散,同一模块的知识经常分散在两本或者三本教材内进行讲解,由此带来的知识学习分散性及复习的零散性无形中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作为研究重点,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展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