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奥林匹克视觉形象问题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奥林匹克运动、形象、视觉形象、奥林匹克形象识别等与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密切相关的概念和涵义中,综合和概括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概念。 在奥林匹克运动初创时期,受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潮流的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实际需要,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平面设计作品,虽然没有真正描绘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内涵和行为状况,但在客观上满足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需要。 现代艺术的发展对平面设计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特别在思想上为其提供养分,在形式和风格上提供了借鉴。在其形成过程中受未来主义、装饰艺术、新古典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影响较大。 统一后的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具有明确的设计主题和目的,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图形、文字和色彩上的系统设计,以及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的统一、联系。为进一步开发其经济功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现实服务打下基础。 随着艺术与设计的多元化发展,电脑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和国际化艺术设计风格在这一阶段的视觉形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强调民族、传统、古典、唯美的审美风尚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呈现出各种艺术风格兼容并蓄综合性运用的特征。 通过对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视觉形象的梳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很好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作者为中国音乐学院2008届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熊欣,熊欣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师从罗忠鎔教授学习作曲技法与作曲技术理论,其学位论文的题目是《谭小麟艺术歌曲分析研
伴随着网络和数码相机的普及,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摄影影像在国内悄然兴起,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种“个人化影像”开始凸显其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为新媒体(主要是WEB2.0)上新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