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对比理论开始,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都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几千年以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都局限于修辞这一层面。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论的出现,隐喻的研究出现了转折点,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上升到了认知层面。理查兹把隐喻研究带到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学者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后来,更多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莱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语言应用的一种认知工具。这种认知模式体现在人们的思维,语言,及行动当中。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理解。文化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物质文明,风俗习惯,思维意识,宗教,政治,价值观等其他方面。隐喻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民族的很多深层文化都是通过隐喻传承的,例如人生哲学,世界观等。文化又属于语言的一部分,很多文化因素都反映在隐喻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表达是非常常见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概念体系又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当中。我们都知道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英隐喻表达也是如此。本文即是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英隐喻表达,并且探寻概念隐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来分析中英隐喻表达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期望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能给予外语教学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