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患者手术治疗失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复发后带瘤生存期生活质量差,外科再次处理困难,据报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在5%-30%不等,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1-2年内。多数患者死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临床上有必要积极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本文分析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目的为降低Dixon术后局部复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9月~2009年9月对行直肠癌Dixon手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收集术中肠腔及腹腔冲沈液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术后随访2年,了解局部复发情况。根据随访结果,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肠腔脱落肿瘤细胞数量、腹腔脱落肿瘤细胞数量各危险因素运用统计软件SPSS03.0进行Cox风险回归分析,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00例患者术后复发10例(10.0%),其中,会阴部4例,吻合口4例,髂血管旁1例,阴道后壁1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例;<50岁3例,≥50岁7例;肿瘤直径<3cm1例,3-6cm6例,>6cm3例;肿瘤侵犯肠管周径<1/22例,≥1/28例;隆起型肿瘤未见复发,溃疡型肿瘤复发4例,侵润型肿瘤患者复发6例;肿瘤侵犯粘膜下层未见复发,侵犯肌层复发3例,侵犯外膜及周围脂肪的复发5例,穿破腹膜复发2例。从组织学分型的复发情况来看,其中高分化腺癌未见复发,中分化腺癌6例,Duke’s分期A期1例,B期4例,C期5例。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瘤侵浸润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状态,Duke’s分期、肠腔及腹腔见脱落肿瘤细胞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无关(P>0.05)。根据DNA非整倍体细胞峰等参数对肠腔、腹腔内冲洗液行肿瘤细胞的定性检查和定量分析。肠腔冲洗液组直方图上仅45例出现正常二倍体峰,另55例组方图表现异倍体峰,腹腔内冲洗液组直方图上仅43例出现正常二倍体峰,另57例组方图表现异倍体峰。   结论:   1、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瘤侵浸润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状态,Duke’s分期、肠腔及腹腔见脱落肿瘤细胞相关。   2、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无关。   3、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检测腹腔或肠腔内冲洗液中阳性细胞的比率,为临床上判断该患者是否复发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研究目的1、通过比较动物模型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rADC值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动物模型的淋巴结炎与淋巴结转移鉴别中的价值。2、通过测量临床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