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一直是实践先于理论,因此,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问题有现实和理论上的必要性。本文基于我国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从土地价值创造到土地收益分配中的调控机制及调控效应,系统地研究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过程,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了现阶段我国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体系及其实施机制,探讨了土地政策与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并在对土地供应与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和多因素检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以土地供应为核心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结合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中的主要障碍,研究了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宏观环境优化和微观环境优化路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的建议。1、构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模型。在分析土地与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基础上,以土地供需均衡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土地供需平衡的范畴和平衡机制,分析了价格机制对土地市场供需均衡的影响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对土地市场供需的影响。2、设计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从土地价值调控和土地收益分配调控两方面进行了机制设计,并对调控效应进行了分析。3、构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对土地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探讨,构建了完整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4、对土地供应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多因素因果分析校验。分析了土地供应与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等指标间变化关系,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以土地供应为核心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5、设计了土地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具体形式。形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三种形式,设计了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八种方案。6、提供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环境优化的明确路径。针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上的不足,提出了四项环境优化路径的具体建议。经研究认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当前适应我国现实的“次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