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的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密集时代的到来赋予了科学技术新的发展要求,自主创新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成为了时代主题。以创新为目的的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促进了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创新网络有利于资源互补及知识共享,使得集群中的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协同发展,实现“1+1>2”的创新效应。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和复杂网络理论,针对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关系问题,利用建模、仿真、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集群创新网络自主创新能力的资源、知识二维评价,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同是集群创新网络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通过文献分析挖掘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集群创新网络创新活动过程出发,归纳影响因子主要为研发人员、研发资金投入、创新资源利用率、创新知识传播效应、创新专利和创新收入。(2)从集群创新网络复杂性出发,建立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系统动力学(SD)模型,运用AnyLogic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改变影响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即创新资源利用率和创新知识传播效应,从而作用于自主创新能力,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变量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聚集程度、度分布分别与自主创新能力呈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关系。(3)通过Repast仿真研究确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多主体仿真(MAS)研究方法从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角度构建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从环境与创新主体的“刺激——反应”机理出发,揭示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复杂影响关系。应用Repast平台进行仿真分析并以中关村实际创新数据验证了影响模型的正确性。(4)基于专利合作、战略联盟及业务关联分析,运用Ucinet工具对中关村海淀园区100家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主体的网络结构进行刻画。通过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随机网络结构下集群创新网络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高。针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点提出了创新网络结构优化建议。本文从资源和知识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动力学和多主体仿真方法探讨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自主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打破了以往认为创新主体越多、创新网络结构越紧密,创新能力越高的观点,对产业集群研究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同时也为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优化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克兰所著的《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一书,英文原版出版于20年前(1992年)。书中涉及到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媒体、文化
当前,国内外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应用广泛而又病害损伤频发,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以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现有结构动力学、信号分析、声纹识别、结构模态识别
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之必修环节,加强研究生实践活动不仅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补充。研究生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培养具有不可替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其能源消费的总量规模是不断提高的。一般来说,能源消费总量主要由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居民部门的能源消费两部分构成。
0前言我厂现有氮氢气压缩机17台(其中:6MD20-110/320 5台、MH-73/314 2台、MH-92/314 1台、4M16-758320 4台、H12-57/320 2台、L3.3-17/320 3台),二氧化碳压缩机6台(其中:4M1
以无锡地铁为例,论述采用人工冻结加固土体方法降低在软土地带进行地铁联络通道和泵站工程施工风险的方案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参数控制、信息化监测、融沉注浆等关键技术。
本文通过对于大面积停电应急管理基础管理与技术管理两个角度的审视,从大面积停电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应急机制建设、应急培训、宣传及信息发布、电力应急演习演练方案
双车道公路是我国最普遍的公路形式,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汽车在双车道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汽车的运行车速上,它是交通系统中各要素影响驾驶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
本文主要选择Al-TM-RE(TM表示过渡族金属元素,RE表示稀土元素)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非晶形成能力(GFA)与元素添加、热膨胀行为和耐腐蚀性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
设计选取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9个的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三级指标包括4个科技投入指标“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地方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