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小学生情感虐待、攻击性、心理韧性和同伴关系的基本情况,探讨小学生情感虐待与攻击性、心理韧性、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某城市、城郊、农村小学4~6年级共10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情感虐待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问卷、同伴提名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4~6年级小学生情感虐待发生率34.31%,年级发展趋势不明显;男生情感虐待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父母不良嗜好是影响小学生遭受情感虐待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情感虐待学校类别主效应显著,城市小学生情感虐待低于农村小学生;情感虐待在家庭月收入1000~3000元的小学生更容易受到情感虐待。(2)4~6年级小学生攻击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4年级小学生攻击性水平最低,其次是6年级,5年级小学生攻击性水平最高;受虐待组的小学生在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敌意、愤怒上得分及攻击性均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男生身体攻击得分、攻击性均分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的不良嗜好是影响小学生攻击性的重要因素;农村小学生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城郊、城市小学生。(3)4~6年级小学生心理韧性整体水平随年级增长而下降,遭受情感虐待的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显著低于非受虐小学生;女生人际协助得分、心理韧性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低;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高。(4)4~6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中非受虐组社会喜好得分显著高于受虐组,非受虐组社会影响得分低于受虐组;女生社会喜好得分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男生社会影响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5)情感虐待与攻击性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与心理韧性、社会喜好显著负相关;攻击性与心理韧性、社会喜好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韧性与社会喜好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心理韧性在情感虐待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伴关系在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之间起调节作用,即情感虐待与攻击性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论:4~6年级小学生群体中,情感虐待普遍存在。情感虐待可以直接对攻击性产生影响,也可通过心理韧性对攻击性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同伴关系通过对心理韧性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来影响情感虐待与攻击性的关系。因此,可以从心理韧性和同伴关系角度对情感虐待进行干预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