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以天津市新建住宅用地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土地是城市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显现,并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城市土地利用利用效率以及其空间差异等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市场中由土地价格来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市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房屋价格、建筑容积率以及土地价格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土地价格、房屋价格及容积率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效率。它们的合理匹配是推动城市土地及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土地价格、房屋价格的空间分布入手,研究土地利用的最优配置模式和城市空间结构均衡。论文也试图从这一角度来解释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较为成熟的土地市场中,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实际上可以通过土地是否达到最高最佳使用状态来衡量,空间上来说就是地价和房价与容积率的匹配问题。在空间维度上,房价的降低伴随着更大幅度的地价的降低,而资本和土地的替代性又决定了地价的降低必然伴随着容积率的降低。根据这一原理,论文以天津市新建住宅用地为例来分析实际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试图找出导致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的原因,得出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启示。  根据代表性楼盘的实际调研、网上搜索等手段获取样本数据资料,利用Mapinfo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出天津市房价、地价、容积率空间分布的“格网”专题地图以及3D地图,并对房价和地价、容积率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使用计量工具模拟出天津市主城区房价、地价、容积率空间变化过程,并且对各个变量的衰减梯度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天津市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力图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D-S证据理论作为一种有用的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以其对不确定性的表达和合成方面的优势被成功的应用到数据融合、目标识别和智能决策等领域中。但是当D-S证据理论应用到实际工
针对国际贸易中环境政策的现有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生产阶段的排污管制,运用寡头市场模型得出“生态倾销”的结论,本文归纳和比较了现有理论的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简单描述
伴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并己成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使得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意义深远的课题。然而,即便是发达国
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