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及房地产业的火热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据中国社科院称2011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50%,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社会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区作为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周边服务设施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现代化和文明水平。社区体育是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能够满足社区内不同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措施,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山东省历史悠久,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全省GDP总量位列全国第三位,现辖17个地市,2010年总人口9579.3万人。山东省于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借全运会之际山东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点三线”的全民健身工程,完成建设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项,使城市社区居民的健身场所数量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在全运会筹备期间,全省各级单位大力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逐步增强。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选择山东省城市社区居民和社区体育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对目前山东省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建设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我省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框架和内容。由此初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北京奥运会和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后,山东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活动已常态化,强身健体成为其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但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组织化不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足、社区体育科学指导水平偏低以及社区体育信息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2、居民的体育意识、经济收入和健身需求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因素,体育场地设施的保障、充足的体育活动经费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是保证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顺利构建的外部因素。3、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由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社区体育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和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4个方面构成,全方位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服务,同时建立了社区体育服务评估体系,确保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起着监管与指导作用。4、构建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完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成立体育社团组织,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现出不同地域特色,形成独有的社区健身品牌。
其他文献
如何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各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文章从历史沿革角度回顾分析了我国军民融合演变的过程、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
政府价格监管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政府价格监管的内涵、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
现代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简练的结构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简短的篇幅中又蕴含了一定丰富深刻的内容。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起来,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少了一些束缚,在内容之中显
特种车辆乘载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与车辆技术状态并列成为影响车辆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针对乘载员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监测并适时干预,可以实时掌握并调整人员状态,既有利于车辆
本文以持有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考虑增值税情况的期现无套利条件,并以此推导出跨期套利模型。对螺纹钢期货RB1003-1006合约进行跨期套利研究发现:两个期货合约到期期限越
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由于学业的竞争,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不少人忽视了同学间的交往,缺少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虽然渴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革命,它的推广与应用将对信息化社会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产生极其深刻而重要影响。文章在介绍物联网的概念、组成、发展
投资可以带来收益,而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伴随的,要想获得收益就需承担风险。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投资决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避免和应对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提供投资
本文旨在借鉴图像学探讨怎样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的确立,美术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徜徉在艺术长河当中,能
近几年,我国公司债市场发展迅速。本文首先分析了合理确定我国公司债利率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公司债利率的确定应遵循风险定价主导模式。其次,强调发债公司应依据利率定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