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隐喻在生活中的不断丰富运用,对以隐喻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从对隐喻的修辞,结构,意义,以及认知等各方面,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于隐喻的研究和解读也是见仁见智,然而这些研究多是从研究者自己的一个角度。目前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全部的隐喻现象。 Grice 的合作原则是一个对会话分析的经典理论,它的缺点是太过理想化,但是该理论对于会话者双方的分析是值得借鉴的。Lakoff和Johnson建立的概念隐喻模型对隐喻表述的深层源头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在实际的日常会话中,参与对话的其他对象和因素也会对隐喻的表述和理解产生影响。 传统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修辞学派,哲学学派,语言学学派。修辞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替代说,简而言之就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修辞学派主要的研究是词。哲学学派的研究倾向于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语言学派研究的则是词的结构,例如复合词,派生词等;词义的变化,例如同义词,上下意词。传统的隐喻研究方法,其不足显而易见,那就是研究范围太过孤立,基本局限于表述隐喻的语言。本篇论文的研究采用研究的方法是从认知的视角,目的的是为了揭示隐喻表述中,影响隐喻表述的因素。本篇论文试图根据隐喻性交际合作原则寻找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进而可以定位隐喻表达的每一个部分,以及隐喻语言和表述者思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步,分析和该隐喻相关的所有文字信息,包括字面含义,语境,预设等;第二部,分析和隐喻表述者思维相关的信息,包括说话者的意图,态度,观念等;第三步,确定该隐喻语言和表述者思维的连系;第四步,分析其为何以该种方式表述隐喻。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语料,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了过去国内外对隐喻研究的进程,以及对话访谈的简介。第三部分为本文研究理论的介绍。第四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这部分主要针对收集的对话访谈中出现的隐喻话语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本文研究新的发现进行总结,对本文的不足总结,提出对这个方向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