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绳武与抗战时期的荣誉军人安置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然而在胜利的背后,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爱国官兵伤亡高达三百万人,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必然引起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伤残官兵的妥善安置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以及战后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抗战时期的伤残军人,又称荣誉军人。1940年,国民政府后方勤务部政治部主任的段绳武先生,为鼓励全体将士,倡导将伤残军人的称呼改为“荣誉军人”,以示尊敬,后国民政府正式通令这一称呼在全国实施。段绳武主管荣军工作事宜,开展了一系列荣军安置工作,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提出了“虽残不废”的口号。由于他廉洁奉公,工作勤恳,备受荣誉军人的爱戴,人们称之为“荣誉军人之父”。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段绳武战时的荣军安置工作及思想作系统的概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文章主要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社会各界人士对荣军问题的认识,从荣军引发的社会问题及荣军安置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二部分主要概述段绳武的荣军安置思想,从荣军就业观、教育观、实践观三个方面来阐释;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概括段绳武战时所做的荣军安置工作及其影响下的“虽残不废”运动,内容包括伤兵招待所、荣誉军人职业协导会、教育宣传工作、政教工作以及荣军就业运动的扩展。第四部分对段绳武荣军安置工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分析认识到荣军的安置工作卓有成效,保障了部分荣军的生活,减轻了国家负担;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荣军与后方民众的矛盾,军医院的贪腐问题等,许多政策并未贯彻落实,荣军安置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溯源元数据是评估开放数据质量和可信度的基础。将溯源元数据标准规范和溯源本体应用到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门户网站,有望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溯源语义不明晰和互操作水
高校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时,已渐渐地依赖于微信公众号实现信息的传播。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实现信息传播中,由传播环境、传播者、媒介、受传者及信息组成。微信公
[目的/意义]互联网情境下的邻避效应容易发酵、激荡而失序,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有助于应对环境集体抗争可能引发的暴力冲突事态。[方法/过程]基于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构建"
本文论述了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的问题。笔者就歌唱的声与情的内涵,如何在歌唱实践中完成声音技术与情感表现,用哲学的思想方法关照情与声两者的辩证关系,最终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目标做了分析与阐述。文章阐述了歌唱声与情的各自内涵和在声乐中的意义。以美声唱法为例,简述了声乐在国外与国内的产生和发展中怎么看待声音与情感问题的,体现了国内外声乐界对声情关系的重视。文章把歌唱的声与情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详细论述。首先是有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维系着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张謇治淮事业的分析,总结其在治淮中的重要思想和主要实践,有助于理解他对治淮体系构建及近代转型的重
19世纪中期,由于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东亚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相继沦为了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日本不仅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
黔西北地区是贵州高山杜鹃类群分布的最主要区域,其中尤以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本文采用经典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黔西北杜鹃属植物的宏观形态学性状特征及
农民离村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农民离村问题的产生和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农民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