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号子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歌的一种主要体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人们从事集体劳动的原始时代,而直到某些集体劳动可以被机器所取代的现代社会,才逐渐消失并退出历史舞台。在劳动人民与大自然进行搏斗的数千年里,劳动号子伴随着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胜大自然的奇迹,同时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劳动号子作为产生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其产生后的数千年里一直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长白山森林号子作为劳动号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长白山森林号子也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林区机械化生产的逐步实现,使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也渐渐被取代。林区机械大规模的砍伐使得木材产量迅速增加,森林存储的树木急剧减少。社会生态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政府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动态平衡,宣布停伐护林,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2015年4月1日,随着一棵落叶松的倒下,长白山、大兴安岭等林区结束了长达60多年的采伐历史。根据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的通知显示:东北林区、内蒙古林区将从此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辛苦了一辈子的林业工人,作为一个工种将从此彻底消失~1。公元前3世纪长白山的森林采伐就已经开始,在漫长的采伐历史中,这里不但形成了独特的拜山仪式,还诞生了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号子之一—长白山森林号子。笔者希望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较为系统地记录与分析下长白山森林号子.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唱词内容通常反映长白山森林里抬木工人的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唱词多以提醒森林工人们注意安全,调动气氛,齐心协力。长白山森林号子表达抬木工人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喊唱方式多为“一领众和”。长白山森林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森林工人们的生产生活保持紧密的关系,是包容文学、音乐、行为、喊唱,乃至互相说话方面的生活认同和思想表述等综合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作品~2。具有多样性、民众性、创造性等特点。本文以长白山森林号子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长白山森林号子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并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并从音乐人类学的度对这一古老而现代的民俗音乐形式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