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群体的人格研究始终是我国民族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对教师人格的研究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对少数民族群体和教师群体的人格特征、结构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后,研究者指出:第一,现有的少数民族群体人格的研究更多地以青少年为被试,特别是集中在少数民族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上,而对于同时具有民族性和深刻职业内涵的少数民族教师这一群体的人格研究极为少见;第二,无论是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人格还是对教师人格的研究,迄今大多以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为主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但所使用的问卷和量表较单一,所考察到的人格因素较少;第三,对少数民族群体和教师群体的人格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较窄,对他们人格特征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
为此,本研究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量表》(CPI-RC),并结合自编的“教师日常生活和工作状况的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作为工具,以337名云南省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为样本,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的人格结构由四个特质因素构成。它们是“遵从性”因素、“外向性”因素、“灵活性”因素和“男/女倾向”因素。
1.遵从性因素由“自我控制(SC)”、“宽容性(TO)”、“好印象(GI)”、“适意感(WB)”、“独立成就(AI)”、“责任心(RE)”、“社会化(SO)”、“智力效率(IE)”、“顺从成就(AC)”、“心理感受(PY)”十个人格特征构成;外向性因素由“社交能力(SY)”、“社交风度(SP)”、“自我接受(SA)”、“支配性(DO)”、“通情性(EM)”、“独立性(IN)”、“进取能力(CS)”七个人格特征构成;灵活性由“灵活性(FX)”和“同众性(CM)”二个人格特征构成;男/女倾向因素只表现为“男/女性化(FM)”这一个人格特征。
2.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在进取能力、社交性、社交风度、灵活性四个人格特征的水平上高于同等条件的汉族教师,而在其它十六个特征上与汉族教师未见显著性差异。
二、根据被试在CPI的内向性—外向性(V1)、常规趋向(V2)、自我实现水平或个人整合感(V3)三个人格维度的结构量表上得分显示:
1.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的人格Gamma型人数分布远多于理论分布人数。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倾向于外向型人格的人数较多。与同等条件下的汉族教师比较,汉族教师在Beta型上的人数分布明显高于少数民族教师。
2.在自我水平上,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与理论分布相比,更多地处于较高的个人整合和潜能实现的水平。而与同等条件下的汉族教师的自我实现水平分布相比没有差别。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性别、中、小学校教师、教龄、教学奖励、职称、年龄、学历、工作满意度、教学职业的胜任感等相关因素的关系表现为:
1.性别因素在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宽容性、顺从成就、男/女倾向和责任心这五个人格特征上,少数民族女性教师在的这五个人格特征上,表现得比少数民族男性教师更突出;而在其它特征上的差异不明显。
2.中学和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在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同众感、适意感、顺从成就和灵活性等七个人格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在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同众感、适意感、顺从成就等人格特征上要高于中学教师,而中学教师在灵活性特征上高于小学教师。
3.教龄因素在少数民族教师的进取能力、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通情性和自我控制的人格特征分别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少数民族教师的进取能力、通情性和自我接受因素,随着教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而自我控制则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而教龄5-10年组的少数民族教师在社交性和社交风度上则表现最低。
4.教育和教学活动奖励因素在少数民族教师人格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交风度和通情性四个方面。曾有过获奖经历的少数民族教师在这四个人格特征上要高于没有获奖经历的教师。
5.职称因素在少数民族教师的进取能力、社交风度、自我接受、自我控制、顺从成就、独立成就、灵活性七个人格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初级和中级教师在进取能力高于高级教师,而初级和中级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初级教师在社交风度这一特征上高于中级和高级教师,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相反初级教师在自我控制人格因素上低于中级和高级教师,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自我接受、顺从成就和独立成就量表只在初级教师和中级教师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初级教师的自我接受能力显著高于中级教师,但其顺从成就和独立成就显著低于中级教师;在灵活性人格因素上,初级教师显著高于高级教师,而和中级教师无显著差异,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6.年龄因素在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通情性、自我控制、好印象、灵活性七个因素有显著差异,而在其它特征上的差异不明显。表现为,25岁以下的教师在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通情性四个因素上和25岁以上两年龄组教师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后两年龄组教师在这些特质上未发现有显著差异;而自我控制、好印象、灵活性三个因素上的差异只表现在25岁以下的教师组和35以上教师组之间,而处于中间年龄阶段的教师组在这三因素上与其他两组均无显著差异。
7.学历因素在独立性、社会化、自我控制、同众性、顺从成就、灵活性六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较高学历的教师在独立性和灵活性上显著高于较低学历的教师,而在社会化、自我控制、同众性、顺从成就四个因素上均显著低于较低学历的教师。
8.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喜爱和满意度与其进取能力、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好印象、同众性、适意感、宽容性、顺从成就、独立成就、智力效率和心理感受等人格特征有十分显著的负相关。
9.云南少数民族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胜任感与其人格特征的通情性、自我控制、同众性、适意感、宽容性、女性化、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会化、好印象、顺从成就、独立成就、智力效率、心理感受等十四个人格特征分别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
四、彝、壮、纳西、白族四个少数民族教师在独立性、宽容性、独立成就三个人格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尤其是在灵活性上,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1)彝族的独立性十分明显地低于纳西族、壮族;(2)纳西族教师的宽容性显著高于彝族和壮族。(3)彝族的独立成就显著低于纳西族和白族。(4)在灵活性上,彝族和纳西族之间、纳西族与壮族之间分别存在着极其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异。而彝族与白族之间、白族和壮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彝族和壮族的灵活性显著低于纳西族,并且彝族的灵活性也低于白族。而纳西族与白族之间未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