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方式夏闲期土壤蓄水与降水量和地温的关系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前土壤0~200 cm剖面贮存的水分对旱地冬小麦生产有重要作用,然而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自然气候干旱少雨,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与冬小麦生育期严重错位,夏闲期降水占年降水量的2/3,造成了该区冬小麦生长常常遭受干旱胁迫。采取周年地表覆盖栽培措施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且夏闲期土壤保水效果对冬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托陕西省永寿县不同周年覆盖措施长期定位大田试验,该试验设置秸秆覆盖(SM)、全膜穴播(PM)、垄覆沟播(RM+FS)以及无覆盖对照(CK)4个处理,通过测定和计算夏闲期间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蒸发、降水利用效率等重要指标,旨在量化夏闲期间不同覆盖方式土壤蓄水量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从而寻找旱地冬小麦生产最佳的覆盖栽培方式,为旱地冬小麦稳产高产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技术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表明该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休闲期,该时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土壤0~20 cm表层的含水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增加密切相关,采取覆盖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对水分响应的稳定性,且秸秆覆盖的稳定性要高于地膜覆盖和垄覆沟播,在夏闲期间采取覆盖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表层的水分蒸发,其中秸秆覆盖方式的土壤表层日蒸发量最低。(2)研究发现旱地冬小麦周年覆盖种植措施中的秸秆覆盖相比于不覆盖在夏闲期对耕层土壤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而采取地膜覆盖措施则会有一定增温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各个处理土壤昼夜温度之间有差异,夜间土壤累积温度均高于白天,不同覆盖处理在中午的土壤温度差异虽大于其他时刻,但整体来看各个时刻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差异不大(CV值在0.8%~2.8%之间)。秸秆覆盖方式地表温度的日变化比其他覆盖方式更加平缓,所以秸秆覆盖方式能够有效平抑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幅度。(3)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起始)各个处理的0~200 cm土壤贮水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和夏闲期间累积降水量的增加,到下季冬小麦播种前(夏闲期结束),采取覆盖措施的各个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无覆盖处理,夏闲期间降水能够补充上季小麦生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有利于下季小麦的播种,采取地表覆盖措施能够增强夏闲期间土壤剖面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可使平均休闲效率提升至65%以上,其中以秸秆覆盖的蓄墒保水效果最好。不同处理下土壤剖面的含水量差异随着夏闲时期的推进和土层加深而增大,采取覆盖措施有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其中秸秆覆盖处理在110~170 cm土层中的平均含水量增加最为明显。(4)土壤累积温度与土壤蓄水量呈二次函数相关,夏闲期间累积降水量与土壤蓄水量呈线性函数相关。各处理土壤对夏闲期降水的保蓄能力不同,其中以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具体体现为:2年夏闲期间平均每发生1 mm的降水,处理SM、PM、RM+FS、CK土壤中的水分分别增加0.66 mm、0.65 mm、0.64 mm、0.51 mm。夏闲期间土壤累积温度和累积降水量对土壤蓄水量贡献度差异很大,采取覆盖措施处理的累积降水量对土壤蓄水量贡献程度要大于无覆盖的处理。夏闲期间不同覆盖方式土壤蓄水量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方式夏闲期蓄水保墒能力、抑制蒸发效果最佳,适合在黄土高原渭北旱塬冬小麦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地膜覆盖技术在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使用量及使用年限的增加,导致覆膜种植带来的“白色革命”向着农田残膜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发展。现有普通地膜在使用后回收难度大,效率低,通过生产应用拉伸力较普通地膜增大的地膜,改变现有地膜的质量、提高地膜的拉伸性能、促进地膜的可回收性,以期在解决地膜的污染防治问题等方面有所突破。本试验于2021年4月~11月在新疆库尔勒市包
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舆论呈现出潜在的算法偏向。虚拟在场的舆论主体、被算法裹挟的舆论扩散流程、过滤泡下巴尔干化的舆论场域及媒体舆论引导权对技术的让渡是其重要表征。网络舆论算法偏向的生成是智能技术加持的结果,智能技术通过重塑舆论传播环境、重构传媒行业运作方式及干预主体思辨认知,推动网络舆论“技术取径”的生成。算法对网络舆论的深度介入,可催生个人隐私泄漏、舆论公共性缺失、价值观偏差及社会能见度遮蔽的风险,
覆盖作为西北地区旱地农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耕作措施,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墒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还会导致土壤微环境也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在长期覆盖栽培措施下的土壤水肥状况和生物性状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是在渭北旱塬地区以长期进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无覆盖的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西北地区旱地作物在长期覆盖下的土壤水分、氮素动态分布、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分析了当前空乘大学生就业面临疫情冲击与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等多重挑战。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浙江空乘大学生虽认识到疫情对航空业有影响但仍坚持以航空服务业为主要就业目标,预期薪资高,希望学校提供个性考证需求等信息。针对后疫情时期该专业的就业困境,提出空乘专业大学生应该关注疫情与中国当下经济业态,端正就业心态,高校应该加大空乘专业课与民航旅游服务类市场需求的黏合度、搭建多途径考证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X”考
1只6月龄英国斗牛犬,连续多日腹泻、呕吐,最后因饮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而就诊。为了对该患犬进行诊断和治疗,试验采用血液学检查结合X射线、B型超声波检查的方法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根据患犬病史和临床症状,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确诊该犬患有先天性横膈心包疝。通过对疝内容物的整复及疝环的修补缝合,结合合理的术后护理,8 d后该患犬痊愈。说明先天性横膈心包疝进行手术
面对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出现的农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应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达到稳产减排的目标。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明确不同生产条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种类和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作物产量、土壤氨排放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试验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综合考虑产量、生产单位产量玉米的氨排放和
油页岩是重要的石油补充能源,油页岩微波热解(MPOS)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油页岩加工技术。本文对MPOS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油页岩高效、清洁利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一台新型装置用于MPOS,并对其生产优质页岩油和热解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究了热解温度(Tp)、微波功率(Pm)和停留时间(tr)对产物分布、页岩油性质以及热解气组成的影响。此外,还利用灰色关联分
陕西省因降雨量适中、光热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等自然优势,成为我国苹果第一生产大省,渭北旱塬地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有利于优质果业发展。但由于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中易发生化学固定,难以被果树有效吸收利用,导致果树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苹果的商品价值,限制了旱地果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肥料磷被土壤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本研究依托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主处
每个人最先接触数学是从数字开始的,数字是一个人在生活的过程当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而数学在学生的智力开发过程当中也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现如今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地无法适应数学课的开展,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景化方法应运而生,它将教材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
<正>由于小朋友在小学课程学习阶段会展现出自身性格与行为活动,而这些特点的展示又给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地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滞困难。由此,教师便要有所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展开更为深入研究分析,并且从中找出能够对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力求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从而对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予以激发,继而保障小学生关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获得较大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