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贸易间的贸易统计以传统通关数据为主,而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正在日渐受到关注,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为背景,分析国际分工下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的不足,以及摒弃了不足之处的新贸易统计方法。基于通关数据的传统贸易分析方法具有重复计算、忽略本质的缺陷,而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的新贸易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国与国之间贸易的依赖性和行业比较优势,从而更好地为进一步分析做铺垫。同时,本文从世界外贸格局出发,发现当今国际贸易的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在对世界外贸的整合过程中,美国重新认识到主导全球经济规则的重要性和维持美国相对优势的竞争格局的深远意义。从其全球经济战略出发,美国在事实上占据对贸易自由化的主导地位,并有着一贯的全球贸易战略推进方式。美国在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过程中也开始建设带有主导贸易规则和排斥中国意味的自由贸易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区域贸易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作为欧美地区贸易协定,就是其中影响非常深远的战略推进工具。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分解总结出了全球价值链时代的新趋势,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对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和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相比于增加值统计方法有着较大偏差,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了支持。本文进一步运用GTAP模型进行政策模拟。通过模拟战略实施情景,对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美国TPP、TTIP战略(经济排华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基于美国推进其贸易战略的不同预期目标,本文将情景分为三种,分别为仅存在TPP,TPP及TTIP同时存在,以及两项自由贸易协定都不存在的对照组。本文通过考察多项经济指标,发现美国所实施的贸易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总体是负面的,但是对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且不同的经济体也面临着不同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