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鸡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鸡西市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城乡收入比从1990年的1.79:1增加到2008年的2.04:1。因此,选择适合鸡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无论从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发达的一元经济结构转变,还是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鸡西市实际,在调查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鸡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本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对当前鸡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因、外因两方面论述了鸡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研究了鸡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结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转移发展趋势。第三部分,研究了鸡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主要问题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农民工维权之路艰难。存在的制约因素为4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是阻碍其顺利转移的重要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最大的制度制约,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下降,城市化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增大。第四部分,提出了促进鸡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深化以户籍和土地制度为主的各项制度改革,破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瓶颈;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的能力;加强劳务输出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