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节流器对流体形态影响的气井携液规律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木气田节流器气井数量较多,在进行排水采气措施时,发现节流器对流体流动影响较大,流动形态又影响携液能力。本文以神木气田井内气液两相流为研究对象,针对节流器对流体流动形态的影响和流体流动形态影响下的携液规律进行了研究。(1)首先分析了无节流器时井筒内流体压力、温度、流速和流型变化规律。(2)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节流器长度和口径变化对节流器附近流体流速改变规律。(3)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有节流器和无节流器时,井筒压力、温度、流速、持液率和流型沿井筒的分布规律,通过改变节流器在井筒中位置,分析了节流器对井筒中流体形态的影响。(4)采用Olga软件从180口井中优选出30口气井,10口流型主要是环状流,10口流型主要是段塞流,10口流型主要是泡状流,使用Turner、李闽以及动能因子法分别计算每口井的气体临界携液流量,以各井的实际产量和井内积液情况为基础,对比三种方法的准确率,得到了不同流型下判断气井积液的最优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节流器下深位置是环状流时,节流器下部井筒流型变为段塞流,上部保持环状流不变;节流器下深位置是泡状流时,节流器上部和下部井筒流型均未发生改变;节流器下深位置是段塞流时,节流器下部井筒流型变为泡状流,节流器上部保持段塞流不变。(2)当井筒主要流型是环状流时,使用Turner模型判断井筒积液情况准确率最高,达到90%;当井筒主要流型是段塞流时,使用动能因子法判断积液情况准确率最高,达到80%;当井筒主要流型是泡状流时,三种携液模型判断积液情况的准确度都不高,相比之下,李闽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达到70%。本研究更清楚的认识到井筒气液两相流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积液井辨识的准确率,对含节流器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埕岛油田属于海上油田,油井堵水存在局限性。施工时要求不动管柱,堵剂要求海水配制、环境友好、耐剪切。本文主要从堵剂、配套工作液和堵水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埕岛油田不动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轴类零件传递力矩往往最有效部分是外部边沿,而中心部分传递效率往往比较低,中心部分从某种程度讲属于“死重”。大部分轴类零件的使用环境较多为高温高压以及应力场、温度场等多变的复杂环境。如何提高轴类零件在复杂环境下的服役性能是目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一种思路是开发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合金,或者选用稀有金属作为加工材料,但往往也会由于新材料开发制造周期的大大延长会带
学位
为满足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落实中石化股份公司天然气发展战略,对胜利地区油气藏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开展可行性研究。由于地下储气库的世界方案涉及因素多
杜229块是国内蒸汽吞吐开发超稠油最典型的区块,通过7年的开发,开采技术水平及配套技术日臻完善。本文从油藏地质分析入手,动、静态资料结合,系统的研究影响超稠油开发效果的
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油井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采用无线监控系统实现对油井的数据采集、运行状态监控、措施方案制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提出和设计
扶余油田是一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地质储量的大油田,目前共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3290×104t,采出程度仅24%,预测水驱采收率仅33.0%。无论是剩余油潜力,还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潜力都是较大
蟠龙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具有多层系含油、分布面积较广、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较复杂的特点。随着该区中生界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开发难度随之加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