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立足于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视点,从语言学、案例比较和行为学的角度对文化产业园空间特征和环境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要素数据库和对其要素进行语义本体分析,以及对实际调研案例的类型化分析,研究者了解文化产业园的空间特征。通过对园区游人进行GPS行动调查和游园行为观察,同时结合主观问卷调查,研究者从主客观的角度了解文化产业园中游人环境行为的特点。最终研究者从多角度剖析文化产业园区中不同的限定空间与游人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首先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和百度文库内文化产业园具体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标题、概要及正文),将其中关于文化主题的表现类型、形式构成要素、地域属性、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信息通过Ontology应用软件,进行构造体系化分析,进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要素数据库,之后研究者依托所建立的数据库对文化产业园空间要素进行语义本体分析。研究者对国内十六个文化产业园实例进行调研,并对调研案例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和空间特征研究,包括各案例的空间特征、平面组织形式、规模布局和功能结构等。之后,分别选取四个园区进行游人问卷调查、游人GPS轨迹调查和游人行为观察,通过GPS数据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与空间结构分析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游人出入园情况的统计分析、游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和游人行为观察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文化产业园区空间特征和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本论文从多学科的角度,着重从实际调研出发,以主客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空间特征和环境行为进行了探讨。不仅作为工作室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部分,也对于其他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产业园相关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论文研究成果对于规划设计者、项目策划开发者和相关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