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D-L1、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体积大、病理等级高、较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更容易发生内脏转移和骨转移的特点,其预后相对较差。随着对TNBC多种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标志物浮现在人们眼前,这些生物标志物或靶点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突破口。  雄激素受体(AR)在TNB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临床疗效的关系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针对AR的靶向治疗已经展开各种临床试验,而且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众多学者指出,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TNBC中的阳性率高于非TNBC患者,且PD-L1过表达的乳腺癌及TNBC患者预后不良。PD-1/PD-L1受体抑制剂目前正在针对TNBC进行着I期或II期的临床试验,这有助于为TNBC的治疗增添有效的靶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TNBC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非TNBC患者。其与TNBC的预后关系并不明确,但实验表明其在肿瘤的增殖、浸润中发挥关键作用。多项临床试验提示TNBC对ErbB家族受体抑制剂(EGFR-TKIs)可出现耐药。但EGFR-TKIs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或EGFR-TKIs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TNBC显示出积极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检测潮汕地区TNBC患者的AR、PD-L1、EGFR的表达结果,结合TNBC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它们相互之间是否有统计学相关性。进一步研究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否具备临床预后价值,为TNBC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方法:  搜集TNBC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指标,获取相应的乳腺癌标本,经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的AR、PD-L1、EGFR表达水平。在SPSS19.0软件中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R、PD-L1、EGFR是否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统计学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别探讨三个指标阴性和阳性组的预后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选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DFS、O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预后相关因素。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在TNBC中,AR阳性率为19.4%,PD-L1高表达率为27.6%;EGFR阳性率为83.4%。  2.在TNBC中,AR的表达情况与年龄相关(P=0.036);PD-L1的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P=0.017)有关;EGFR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P=0.043)、Ki-67表达情况(P=0.048)、CXCR4表达水平 (P=0.015)相关。  3.Kaplan-Meier分析显示,在TNBC中PD-L1高表达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较低表达者短;而AR、EGFR与TNBC的DFS和OS无统计学相关性。  4.COX回归模型显示,T分期(P=0.010)、PD-L1(P=0.043)是TNBC的DFS的独立预后因子;T分期(P=0.002)、PD-L1(P=0.007)是TNBC的OS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PD-L1是TNBC的DFS、OS的独立预后因子,PD-L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AR、EGFR与TNBC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但EGFR阳性者的OS相对较短,且EGF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提示EGFR阳性可能导致预后不良。AR、PD-L1、EGFR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前言: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存活下来的患者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