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拉里·普特南是一位著述颇丰、影响深远的当代美国哲学家。他在西方哲学舞台上,一直以思想“嬗变”闻名。他的“孪生地球”、“缸中之脑”等论证流行当代英美哲学界。自从20世纪伊始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之后,大多数哲学家更加注重对语言的探索和思考。普特南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入到语言哲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论文主要研究普特南的语言哲学思想。论文在对大量第一手外文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以历时性的研究思路和事实描述与理论归纳的研究方法对普特南的语言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并指出国外出版了一批研究普特南哲学的理论成果,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普特南哲学并有少量专著问世。论文其次梳理了普特南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把其思想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即科学实在论时期、内在实在论时期和实用主义实在论时期。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普特南语言哲学的理论特征,包括语言理论、意义理论、语义外在论和真理论。语言理论是普特南早期的语言哲学思想,他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认为理解语言是使用语词的能力,并指出语词的意思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意义理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基础,在《“意义”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普特南提出了著名的“孪生地球”论证。他通过这个认知实验说明了环境因素在决定意义上所起的实质作用。作为意义理论的一部分,语义外在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精髓。本论文把这一理论从意义理论中分离开来,阐述了普特南的语言劳动分工普遍性假说、因果指称理论以及掌握语词意义所需的个人能力等观点。真理观是普特南内在实在论思想的核心部分,本论文通过阐述普特南对神秘指称理论和真理符合论的批判探讨了其真理论的著名论断:真理是理想化的辩护。论文的最后部分对普特南的语言哲学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