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的高度开放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公民个人信息所代表的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更是一种财富。由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犯行为越来越猖獗,刑法对此犯罪行为的规制也在愈发完善。《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在刑法中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规定,这意味着侵犯公民信息的行为进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了,由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诸多《刑法修正案(七)》并未规制的情形,在此基础上,2015年针对出现的新情况颁布了《刑法修正案(九)》,针对司法实践中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需要,对《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规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定做出进一步完善。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的出台可谓之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把强大的刑法保护伞,但是也存有不足之处:如《解释》第二条将“部门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一并列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法律支撑,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从学理层面考虑也有不足之处,即体现在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背离;“批量公民个人信息”中批量如何认定?以及如何适用本规则;对于本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本文认为也不够全面;未把主观状态的“过失”考虑到入罪范围内。本文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分析,围绕以上这些争议点作展开性论述,并提出完善之建议,以期裨益于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修法背景、修法意义以及相关立法概况;第二章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性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之处并进行分析;第三章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视角,即分别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本罪在程序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即诉讼模式、“批量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认定规则等;第五章在对第二、三、四章提出的问题分别列出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借鉴域外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
其他文献
2009年第1辑内容提要    《北京档案史料》2009年第1辑主要刊布了解放后的几组史料:  1956年北京市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问题和意见 / 王永芬 选编  内容提要:北京市手工业基本可分制造、特种工艺和修理服务等三大类型,包括34个自然行业。1954年12月底,北京共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28个,社员20127人,生产供销社及生产小组106个,社员3876人。到1955年底,在27个行业中组
昨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江作苏轻点鼠标,为荆楚网开通网上武汉——“湖图”(网址http://map.cnhubei.com),一个三维仿真的网上武汉浮现在眼前。$$ 据介绍,“湖
报纸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洪涝灾害频频发生,既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阻碍了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抑制洪涝灾害对人们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各地纷纷建起了各种水利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交通工具种类、数量急剧增加,各种机械化劳动程度不断提高,使严重多发伤病人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由于多发伤病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