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其语言明畅通俗,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语言面貌,是研究汉语史中战国时期语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窗口。分析专书中的词汇面貌是研究词汇发展史的特征的重要出发点。把握词汇中成语的样貌同样需要以专书研究为基础。本文以缪文远译注的《战国策》为语料,探究其中成语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综述目前各位学者关于成语定义的观点以及成语特点的分析,总结成语与词汇中的其它组成部分的不同,明确本文界定成语的标准。其次,整理分析现有的《战国策》成语的相关文献,把握《战国策》成语研究现状。再次,确定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凝结为四字成语的方式进行了整理。发现共有204个成语源自《战国策》,其中在其原文中已经具备四字格被后世直接使用的成语有118个,另外经过不同方式的变形整理才凝结为四字格式的成语有86个。本章对这些经过变形整理而定形的成语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归纳分类。第二章分析《战国策》成语的结构。成语在形式上相当于固定短语,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本章从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战国策》成语的结构。其语法结构分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中补等共九类,语义结构分为组合性成语、综合性成语和融合性成语三类。第三章分析《战国策》成语的继承与发展。成语具有定型性,相对于其它词汇形式具有稳定性,变化缓慢。本章首先分析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对古代语言现象、历史文化的保留,其次探究部分成语的形式和意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