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环境运动的思想和组织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早期环境保护运动,它在经历萌芽、发展和高潮期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呈现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向发展中国家发散的趋势。本文旨在考察在特定环境运动中,影响个人参与行为的因素。这对获得我国环境运动领域个人参与行为的特征,探讨当前环境运动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厦门反PX项目运动的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影响环境运动中的个人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政治面貌、居住地变量,社会经济特征中单位性质、年收入和置房变量,心理感知中的污染感知、效力预期和考虑退出变量,环境意识中的环境认知度、价值观和态度变量,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网络多元性和单位声望变量。进而笔者将上述变量纳入综合模型检验,得出年龄、年收入、置房,考虑退出,环境知识、价值观,网络多元性变量对个人在环境运动中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简言之,影响环境运动中个人参与行为的显著因素是经济、意识和关系网络。文章进而就这一基本结论进行理论阐明,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寻求解释,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包含社会经济特征、心理感知、环境意识和社会关系网络四个维度的解释框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意识与关系网络是影响环境运动中个人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出中间阶层在环境运动,乃至整个社会中所起的重要贡献。二是运用针对厦门市反PX运动的随机调查数据,运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按其方差调整权重,形成一个真实反映个人环境行为的变量。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个人在环境运动中参与行为的特征,即工具性参与行为与情感性参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