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环境运动中个人参与行为的因素分析——对厦门反PX项目运动的实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环境运动的思想和组织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早期环境保护运动,它在经历萌芽、发展和高潮期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呈现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向发展中国家发散的趋势。本文旨在考察在特定环境运动中,影响个人参与行为的因素。这对获得我国环境运动领域个人参与行为的特征,探讨当前环境运动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厦门反PX项目运动的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影响环境运动中的个人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政治面貌、居住地变量,社会经济特征中单位性质、年收入和置房变量,心理感知中的污染感知、效力预期和考虑退出变量,环境意识中的环境认知度、价值观和态度变量,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网络多元性和单位声望变量。进而笔者将上述变量纳入综合模型检验,得出年龄、年收入、置房,考虑退出,环境知识、价值观,网络多元性变量对个人在环境运动中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简言之,影响环境运动中个人参与行为的显著因素是经济、意识和关系网络。文章进而就这一基本结论进行理论阐明,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寻求解释,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包含社会经济特征、心理感知、环境意识和社会关系网络四个维度的解释框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意识与关系网络是影响环境运动中个人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出中间阶层在环境运动,乃至整个社会中所起的重要贡献。二是运用针对厦门市反PX运动的随机调查数据,运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按其方差调整权重,形成一个真实反映个人环境行为的变量。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个人在环境运动中参与行为的特征,即工具性参与行为与情感性参与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的下降和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等,农民的养老问题将
本研究是一项对策性的研究,也是一项实证性研究。研究以河南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既有的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居无定所,靠沿街乞讨的方式获取钱物来生存。历代统治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考虑,都会采取很多措施来安抚这一群体,让他们早日回到原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步入全面转型时期,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型。在这种转型背景下,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社会各界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生存状况及其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和专家们的普遍关注,涌现出不少关于老龄社会与老年群体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是把老年人作为一个同质性群体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