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湿地是一种集生态和景观性于一体的高效低耗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然而在实际运行的湿地中,针对高氮废水的传统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能力被限制在一定水平,且由于传统厌氧反硝化过程需要大量碳源,从而造成了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近年来日益成熟的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由于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缓慢、对环境要求较高及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弱,如能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厌氧氨氧化技术
【基金项目】
: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排泄物污染源评估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2015C03009); 福建省STS计划重点项目--粪污减量及无害资源转化技术研发与示范(2016T3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是一种集生态和景观性于一体的高效低耗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然而在实际运行的湿地中,针对高氮废水的传统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能力被限制在一定水平,且由于传统厌氧反硝化过程需要大量碳源,从而造成了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近年来日益成熟的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由于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缓慢、对环境要求较高及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弱,如能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厌氧氨氧化技术进行结合,针对高氮废水在人工湿地中构建一种低碳、稳定及简单的厌氧氨氧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以自然湿地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基础,开展人工湿地处理高氮废水的研究。分别以砾石(CW1)、沸石(CW2)和海蛎壳(CW3)为单一基质构建3组垂直流人工湿地,湿地系统运行稳定后借助生物强化技术,将厌氧氨氧化污泥(SV=8%)分别接种于各湿地中,逐步提高进水氮负荷以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菌,并考察湿地对高氮废水的脱氮能力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存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对红树林自然湿地0-65 cm深度的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结果表明各深度均检出厌氧氨氧化菌,但并未发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基因丰度和相对丰度随距排污口距离及深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分布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和相对丰度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基因丰度与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总碳(TC)呈显著正相关,氨氮(NH4+-N)、亚硝氮(NO2--N)、硝态氮(NO3--N)和电导率(EC)是影响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的重要因子;相对丰度与C:P、N:P比值呈显著正相关,C:N比值、总碳(TC)和电导率(EC)是影响厌氧氨氧化菌基因相对丰度的重要因子。(2)厌氧氨氧化菌强化人工湿地脱氮试验系统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173 d时湿地系统出现明显的厌氧氨氧化现象,实现氨氮与亚硝氮的同时去除。在水力负荷(HLR)为2 cm/d、TN为767±46.3 mg/L时,CW1、CW2和CW3对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3±5.1%、74.9±2.9%、80.2±2.8%,去除负荷分别达到99.8±13.1mg/(L·d)、111.5±11.3 mg/(L·d)和133.5±13.9 mg/(L·d),且对TN的去除效果表现为CW3>CW2>CW1。在HLR为4 cm/d、TN为814.2±53.6 mg/L时,CW1和CW3对TN仍保持了较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2.9±6.9%、67.7±8.5%,去除负荷分别达到198.6±27.3 mg/(L·d)、248.2±41.7 mg/(L·d);CW2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为43.3±9.4%,去除负荷为142.9±39.3 mg/(L·d),对TN的去除效果表现为CW3>CW1>CW2。从对TN去除的整体效果看,以海蛎壳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稳定性优于砾石和沸石。(3)所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308 d时,CW1、CW2和CW3湿地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绝对丰度分别达到1.49×10~9 copies/g、6.37×10~8copies/g、1.04×10~9copies/g,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00×10-1、4.99×10-1、2.26×10-1,说明在各湿地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已成为该湿地中脱氮的优势菌,同时说明厌氧氨氧化菌的相对丰度并非是表征湿地中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果的适宜参数。(4)厌氧氨氧化菌强化人工湿地脱氮试验系统经308d的运行已成功富集出厌氧氨氧化菌并逐渐成为优势菌,这说明湿地的内部环境比较适宜其生长,强化脱氮试验系统构建并成功启动。在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各湿地中均发现存在anammox菌与反硝化菌的共存共富集现象。总体来看,针对高氮废水的处理,海蛎壳和砾石是人工湿地中厌氧氨氧化富集较为适宜的基质。
其他文献
酶促反应是生命体系调控自组装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具有高灵敏度、时间可控等特点,但这一方法在软物质体系中应用较少。我们注意到排空(depletion)相互作用可以普适、高效地诱导胶体颗粒聚集以及促进发色液晶体系发生相转变,因此我们通过设计酶促反应来控制排空作用的强度,从而调控软物质的自组装和解组装。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软物质体系中添加高分子,利用高分子自身的排空力来诱导软物质的自组装,并通过酶促反应
目的:通过体内构建trio敲低斑马鱼模型和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特异性Trio敲除小鼠模型,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嵴细胞,探究Trio对神经嵴细胞功能和颅颌面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内,通过注射反义吗啉代寡聚核苷酸(Morpholino,MO)在斑马鱼体内敲低trio的表达(trio MO),大体观察下颌发育情况,阿尔辛蓝染色观察颅颌面部软骨的发育状况。利用转基
改革开放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类型中出类拔萃的一种题材。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网络媒体、广播、报纸等媒体的播出过程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通过电视剧的风俗、人物、历史等元素将充满东北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展现的淋滴尽致。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全国观众的“热”烈喜爱,关键在于引人入胜的东北地域文化的巨大魅力。本
贷款拨备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减值测试后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对于银行稳健经营、金融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从建立贷款拨备制度以来,贷款拨备的会计监管与银行监管就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近期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贷款拨备计提存在不对称性,即贷款拨备对于不良贷款的增加更为敏感,这会导致银行在本就低迷的经济下行时期更多地计提贷款拨备,造成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带来金融危机。强调稳健性与安全性的传
随着时代的变革,改革开放后期,我国的音乐表演艺术全部进入专业化,古筝创作同样也步入新时期。当代作曲家不断尝试探索古筝的潜在魅力,大量采用西方作曲的演奏技法,创作出一些耳目一新的现代作品。古筝作为极具表现力的艺术,需要演奏者在尊重作品本源的同时分析精神内涵,为了作品进行更好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演奏之中,现代古筝作品所富有的内在表现力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传递,那么就需要演奏者进行二次创作给予
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国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储备,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是,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发挥着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兴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现代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的新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企业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独立为企业集团或多个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当企业真正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在此情况下,本文选取D公司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了 D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扩大业务范围过
目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以沟通、社会互动缺陷和局限、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临床表型异质性大,根据头围大小分类,有小头围(Microcephaly)、大头围、正常头围3个亚型。病因也相对复杂,但风险主要来自遗传因素。本研究拟探讨小头围ASD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亚型ASD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
当下,各级媒体的全媒体转型建设正如火如荼。《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显示,媒体融合平台阵地建设已走上体系化、重连接的方向。另外,党和国家的多维度布局也使媒体发展和社会治理连接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以媒体融合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的意见,政府、社会和媒体逐渐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本文试图将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媒体参与社会治理进行对话,以较为科学的模型对媒体促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59条第1款:“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这条规定对人民享有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了肯定,但却有意回避了关于期满之后续期规则、续期期限以及续期费用等一系列问题。现有法律规范相关内容采取模糊和回避策略,具体规则难以落地,而实践中因缺乏具体理论的指导,地方政府实践操作各异,续期方案也各有不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