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从1913年第一部诗集《少年的心愿》到他去世前一年的《在林间空地》,一共出版九部诗集和两部诗剧,弗罗斯特在世时的书信和随笔讲稿也经后人整理出版,其中包括戏剧、童话、八十五篇书信和随笔。他的诗歌在其独特的诗歌观念指导下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不仅如此,其诗歌观念还为我们学习写作和欣赏诗歌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帮助。因此,本文拟从其诗歌观念入手,在除诗歌外的作品中总结诗人的诗歌观念,并通过文本分析来论证其诗歌观念。 本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组织层面论述,弗罗斯特认为“诗简直就是由隐喻构成的”,诗歌需要通过隐喻表现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诗人的美学核心----“意义之音”,这部分是从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层面讨论怎样运用诗歌语言和韵律,弗罗斯特主张诗歌语言口语化,在口语化写作的基础上通过“句子声音”创造新的诗歌韵律;第三部分论述诗歌的终极指向,弗罗斯特指出“诗歌是一种信念”,通过诗歌传达信念,表达了诗人以强烈的信念意志执着于自我追寻的愿望和决心。这三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弗罗斯特的诗歌观念,全面地道出了诗歌的奥秘所在。最后是结语部分,这部分总结弗罗斯特的诗歌观念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弗罗斯特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观念,并在观念的指引下创作诗歌,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