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社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逐渐地步入转型期,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城乡之间,不同地区和阶层之间的非均衡发展政策非常明显,各种先前发展中隐藏的矛盾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尤其是目前社会上的就业、医疗、卫生、道德滑坡等问题开始出现,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社会对公平问题的普遍关注。所以在当前的背景下加强对社会公平价值的问题研究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尤以马克思的公平观最为引人注目。马克思公平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兼蓄并收的公平价值理念。一方面马克思批判继承了人类社会关于公平问题的诸家学说,另一方面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社会公平的科学理论,对于今天指导我们践行公平价值观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据此,本文的大致思路是:第一章梳理了相关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中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公平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及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完成时期。第三章分析了马克思公平价值观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马克思社会公平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社会观价值观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道德维度。在第四章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公平价值观的现实价值及其实现路径,马克思的公平价值观有助于解决转型期的问题,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社会公平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中需要我们能够客观看待发展中的不公平,完善经济制度与政策,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缩小物质上的贫富差距。 马克思的公平价值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对经济关系的实际分析而得出来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实现,马克思主张的那种锐利的革命精神似乎是已经失去了市场。其实不然,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是科学的,并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