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在全球领域内趋向于更高,2015年我国新增癌症患病和死亡人数排名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排在第9位,病死率却在第2名。由于胰腺癌的确诊率低,往往发病时已到晚期阶段,因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面对增长的医疗费用预算,以及对肿瘤药物需求的增长,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虽然国内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但目前尚缺乏关于晚期胰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因此,本研究运用Markov模型以及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三种方案:吉西他滨(G)、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M)和吉西他滨+替吉奥(GS)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国内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内容与方法:(1)从患者角度出发,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药价标准,确定三种治疗方案的药物治疗成本费用;不良反应及二线治疗的成本来源于文献,通过计算得到G方案、GM方案、GS方案单周期直接成本;收集整理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根据文献中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有效时间(DOR),通过DEALE方法原理,估计转移概率;效用值的估计采用RomanusD等的研究结果;(2)根据WHO实体瘤效果评价标准,确定晚期胰腺癌发展的四个状态:缓解、稳定、进展、死亡;运用Treeage Pro2011建立多状态Markov决策树模型;运用Markov模型分析方法,模拟5年后晚期胰腺癌患者不同状态的分布状况;通过半圈矫正对结果进行修正,结合队列模拟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3)对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用旋风图(Tornado chart)来表示各参数对比较结果的影响程度,概率敏感性分析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以散点图(Scatter plot)表示。结果:(1)回乘分析结果显示G方案为优选方案。G方案成本效果比(C/E)为145228.52元/12.26QALMs,即 G方案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月的成本为11845.72元;GM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为154783.88元/11.39QALMs,即GM方案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月的成本为13589.45元;GS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成本效果比(C/E)为315485.28元/23.26QALMs,即GS方案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月的成本为13563.44元。本研究设置的阈值标准WTP为12563元/月,因此G方案为优选方案(2)通过成本效果分析,GM与G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负值(-10999.89),属于绝对劣势的方案;而GS与G方案的ICER值为正(15479.64)。因此,在阈值范围内,G方案为优选方案。(3)敏感性分析结果。GM与G方案比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性敏感分析的结果不是很稳定,容易收到部分参数的影响,尚无法确定哪一种为优选方案;GS与G方案比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比较稳定,参数对结果影响不大,得出G方案为优选方案;GM与GS方案比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较稳定,两者间GM为优选方案,但是优势不显著。综上,虽然敏感性分析结果尚不能确定哪一种方案为最优方案,但蒙特卡罗模拟中的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CEAC)及净效益接受曲线(NBC)显示在WTP范围内,G方案是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