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鲤科鱼类集群行为及数值辨别能力的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群是鱼类常见的生态行为,鱼群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鱼类对群体大小的辨别,即数值辨别能力。本文开展了2个方面的研究:(1)不同群体大小对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的集群行为的影响研究;(2)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的群体偏好和数值辨别能力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麦穗鱼2个体组的最近邻距离(NND)显著高于4、8和16个体组,而高体鳑鲏的2和4个体组的NND显著大于8个体组;两种鱼的2和4个体组的群体排列的极性都显著高于8和16个体组。2.麦穗鱼和高体鳑鲏的不同群体大小的实验鱼自发游泳速度介于2~6 cm/s(相当于0~2 BL/s)之间。不同群体大小组游泳速度的同步性有显著差异,两种鱼的2个体组游泳速度的同步性都显著高于4和16个体组。3.无论测试目标鱼为单尾鳊、单尾草鱼、两尾鳊、两尾草鱼,还是混合的1尾鳊+1尾草鱼,均表现出集群偏好(显著偏好于刺激鱼群一侧),但鳊的集群偏好性比草鱼高。4.当以单尾目标鱼为选择主体时,鳊和草鱼在2 vs.8时偏向大群体的一方,并显著大于随机概率50%;而对4 vs.8、6 vs.8和8 vs.8鱼群的选择不再具有偏向性。5.当以两尾目标鱼为选择主体时,鳊的数值辨别能力与单尾目标鱼相似,而草鱼对2 vs.8、4 vs.8和6 vs.8鱼群的选择正确率显著大于随机概率50%,表明数值识别能力显著提高;鳊+草鱼混合组能辨别2 vs.8和4 vs.8。6.草鱼总体上更为活跃,更多的在两刺激鱼群穿梭;在混合组中鳊有超过35%以上的穿梭是跟随草鱼进行的,相反草鱼只有不到4%的穿梭是跟随鳊进行。结果表明:1.麦穗鱼和高体鳑鲏幼鱼有典型的集群偏好和集群行为,且随群体中个体数量的增加,凝聚力上升,但协调性有所下降。2.与单尾草鱼相比,双尾草鱼的数值辨别能力显著提高,表明合作有利于提高草鱼幼鱼的数值敏锐性,其机制可能涉及“精英领导机制”。3.单尾鳊和双尾鳊的数值辨别能力较低,可能与其胆小的个性有关;混合组鳊鱼数值辨别能力的提高可能与同伴草鱼活跃性及鳊的跟随行为所致。
其他文献
贵金属钯、银纳米晶催化剂因为具有出色的性能,在石油化工、能源技术、医疗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索了不同形貌的钯、银纳米晶的控制合成方法,并系统考察了其在苯胺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热注入法、液相合成法及晶种法成功制备出了以立方块为主要结构的钯纳米晶、形貌均一的钯纳米立方体及凹面立方体钯纳米晶。并运用UV-vis吸收光谱、TEM、XRD等技术对钯纳米晶进行了表征。本实验采用苯胺
学位
在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奖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认真阅读了十二篇特等奖入围作文。读了这些优秀作文,我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篇都充满了感性之美。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作文写作与感性美学的关系。  美学,作为一门精致的学问,却是起源于粗糙的感性世界。中国的美学,更是来自人们的直观现实而不是具体感性的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所依托的世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世界,所要表现的世界也是生生相
TiO2光催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其无选择性、降解彻底、能利用廉价太阳光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是,由于TiO2的禁带较宽,只能被能量较高的紫外光激发,而且,粉末催化剂在溶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