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是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本文选择以1919年为起点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作为研究对象,这段时间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创造的多元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新思潮、包括各种教育理论学说几乎同时被介绍到中国来,对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于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幼儿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制度和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大力提倡、传播和亲身实验及实践,促进了家庭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革。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这是一场所谓力求全体国民在衣、食、住、行四项基本生活彻底改进的一种社会教育运动,在蒋介石看来,它是使国民革命得以成功,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手段,这一时期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上,已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儿童家庭教育家们对儿童家庭教育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深入的比较、思考,从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内容的多个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论著,致使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形成了有史以来的高峰。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家庭教育,正值抗战时期,所以当时的抗战救国教育便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儿童家庭教育不但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而被迫中止,反而作为一种救国策略而有所平稳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以教育内容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家庭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智能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等等。本文将家庭教育内容研究的重点界定在家庭内的社会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方面。在研究中,本人着重从家长对儿童施加的教育影响以及儿童在此教育影响下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来阐述。通过对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发展问题展开探讨,总结民国时期1919年至1945年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期望对于当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