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满足大型零件现场修复要求,课题组设计了一款串-并混联的夹型增减材机床。基于实际加工的考量,要实现提高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为切削加工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作为参考依据是必要的。机床动态性能以及颤振的发生是影响加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效率和精度。针对本文特殊的拓扑结构的机床,研究稳定性在不同工作位置时的情况影响相同与否对于颤振稳定性的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夹型机床在工作空间范围内即在不同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大型零件现场修复要求,课题组设计了一款串-并混联的夹型增减材机床。基于实际加工的考量,要实现提高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为切削加工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作为参考依据是必要的。机床动态性能以及颤振的发生是影响加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效率和精度。针对本文特殊的拓扑结构的机床,研究稳定性在不同工作位置时的情况影响相同与否对于颤振稳定性的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夹型机床在工作空间范围内即在不同位置时,它的动态性能和颤振特性是否具有一致性展开研究。为探究机床发生颤振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Altintas颤振稳定性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在输入模态和工艺参数的条件下输出了稳定性叶瓣图,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分析了系统固有模态参数以及切削工艺参数对叶瓣图中稳定性区域的影响。为探究夹型机床在不同位置时理论与实验的动态性能和颤振特性是否具有一致性,分别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法和模态测试实验法。在有限元分析中,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模态分析模块得到了固有频率与模态振型、谐响应分析模块得到了频响函数曲线;在模态测试实验中,通过对机床刀齿的关键位置激振,用动态信号测试软件得到了固有频率、传递函数,进而得到了频响函数曲线。基于理论和实验得到的频响函数曲线提取了频率响应峰值,并分别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最终结合Altintas颤振稳定性理论绘制了机床不同位置下的稳定性叶瓣图,比较其一致性;同时,结合两种方式获得的叶瓣图,比较其差异性。
其他文献
柠条作为宁夏地区一种重要的生态作物,其不仅仅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作用,同时还具有优良的饲用价值。但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收割作业复杂,导致其目前的平茬方式单一、平茬效果差及收割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提高平茬效果,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解决了平茬机割台的自适应仿地形问题,实现了对柠条平茬的精细化、智能化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国内外柠条平茬机
在海上面临危险事故时,船用救生系统能够保证人员安全逃离到海平面,此类系统越来越受到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船用救生系统需要面临海上各种恶劣情况,其能否正常布放回收主要取决于救生绞车的性能水平,因而设计具有操作便捷、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等优点的绞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工作。首先根据船用救生系统使用要求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标准,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绞车结构的总体方案,构建了一种结
湿式摩擦离合器作为动力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因其具有性能稳定、磨损小、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领域。但在空转工况下由润滑油粘性剪切产生的带排转矩对湿式摩擦离合器传动效率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开展湿式摩擦离合器流场分析及带排转矩特性的研究,对于提高离合器综合性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考虑离心力和润滑油流量的影响,研究润滑油膜收缩机理,建立带排转矩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海底管道运输是水下油气运输的主要形式,由于海洋的环境腐蚀或意外因素造成管道破坏的事故常有发生。海管封堵回接系统可以实现对泄漏管道的封堵,在破损管道切除后将来流端和去流段重新连接,实现海底油气管道的封堵和回接,减少泄漏原油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海管封堵回接系统的密封结构作为实现封堵和回接的关键部件,是实现泄漏管道封堵,确保封堵和回接不发生二次泄漏。本文以海管封堵回接系统中封堵器的密封胶筒
模块化设计方法是解决产品品种多样化与设计周期、成本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天线阵面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而天线模块间的电气线缆与液冷管路连接是天线模块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天线模块电液连接是通过手工逐一连接各种电气与液压的快速接头。对于单一的电或液快速接头,工业上已经很成熟。但对于多组的、复杂的、大通径,自动电液一体化快速对接装置,由于存在各种技术难度未得到广泛应用。天线模块一般暴露于户外的风
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是采用电磁轴承支撑,利用飞轮旋转进行储能的机械装置。有着使用周期长、无接触支撑、能量损耗低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的径向振动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线性电磁力对飞轮转子系统径向振动的影响。首先根据差动电磁轴承基本原理,建立了带有控制参数的非线性电磁力模型,探讨了控制参数对电磁力的影响。而后根据飞轮转子动力学特性,将牛顿力学与陀螺力学基本原理相结合,建立考虑陀
本课题对基于场景化工程设计平台进行研究。工程设计平台间的协同问题,特别是跨时间、跨空间的多端、多场景间的协同问题,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寻求协同问题解决方案,本文基于面向制造行为的工程语言,对工程设计平台的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制造域中制造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工工艺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加工工艺结果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描述,建立了加工工艺结果的数字模型;同时亦对
随着舰炮设计向高速化、大型化、轻量化、复杂化的趋势发展,对舰炮进行振动特性分析越来越重要,舰炮设计不仅要考虑静态特性,还要考虑整体动态特性,舰炮射击稳定性和射击精度与其振动特性紧密相关,摇架和托架作为舰炮上约束炮身运动、赋予舰炮高低射向以及承受并传递舰炮在射击时产生的动载荷的重要部件,它们的设计必须满足质量、刚度、振动频率以及动态响应等要求,其振动特性对舰炮设计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大口径舰炮关键
船舶与平台结构在寿命期内会受到复杂的动载荷影响,动载荷的确定对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船体结构状态监测技术现已用于不同船型的总强度、疲劳强度等方面的监测,增强了船舶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将船舶结构监测技术与冲击载荷识别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船舶抗风险能力,而且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载荷信息参考,但是目前将这二者结合的研究并不多。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冲击载荷的时
物联网(Io T)的普及和第五代(5G)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智能汽车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增强现实和定位服务等车载多媒体应用的兴起。虽然通过车对基础设施通信(V2I)可以缓解多媒体应用程序所带来的大量计算和分析压力,但是由于车辆的机动性和计算资源有限,车载设备的功能以及管理机制低效,单纯的依靠车辆互联网(Io V)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做到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在代理(例如固定位置云计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