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废物处置材料对环境优势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国家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课题”(12ZG6104)的资助下,以典型铀尾矿中筛选出来的优势细菌、真菌、放线菌群为研究对象,以膨润土等高放废物处置材料做添加剂,在液体和固体两种培养基条件下将优势微生物与处置材料粉末共混培养,对共混培养后各处理微生物数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处置材料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液体培养下与对照相比降低20.6%~97.9%,固体培养下降低36.4%~95.5%。液体培养下,铜粉处理细菌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的2~3倍;加入铁粉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升高13.1%~61.5%,在质量分数为5%的时候达到最大值0.00887,之后酶活逐渐降低,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其它处置材料粉末对细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固体培养下,加入铜粉和铁粉后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在质量分数为1%的时候达到最小值1.02×10-4、2.17×10-4,之后酶活逐渐升高,表现为“低抑高促”现象。其余处置材料粉末处理酶活始终低于对照0.00147,起抑制作用。处置材料对细菌呼吸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铜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均大于1.66mmol/L,显著高于于对照0mmol/L,对细菌呼吸的抑制作用最大;玻璃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小,出现负数,促进细菌代谢。  (2)处置材料对真菌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液体培养下与对照相比降低30.9%~73.9%,固体培养下降低19.3%~68.1%。液体培养下,铜粉处理真菌过氧化物酶活性相比对照升高5.43倍,升高幅度最大;其它处置材料粉末对真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都不显著。固体培养下,除铁粉外其它几种处置材料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到0.00328、0.00741、0.00414、0.00477,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处置材料对真菌呼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铜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均大于0.4mmol/L,显著高于对照0.02mmol/L,对真菌呼吸的抑制作用最大;铁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低于0.02mmol/L,促进真菌代谢。  (3)处置材料对放线菌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液体培养下与对照相比降低38.5%~57.9%,固体培养下降低29.7%~73.8%,且随着处置材料质量分数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液体培养下,对数期时,加入处置材料后过氧化物酶活升高,其中铁粉最为显著,为对照的3~80倍。稳定期时,铜粉处理放线菌过氧化物酶活性相比对照升高8.78倍,升高幅度最大。固体培养条件下,处置材料粉末对放线菌过氧化物酶都有促进作用,其中铜粉最显著,其吸光值从1.41×10-4升高到0.00371。处置材料对放线菌呼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铜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均大于0.03mmol/L,显著高于对照-0.02mmol/L,对放线菌呼吸的抑制作用最大,铁粉处理葡萄糖剩余浓度低于对照,促进放线菌呼吸。  (4)混合处置材料对微生物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液体培养下与对照相比降低46.8%~95.6%、49.5%~69.2%、42.2%~79.2%,固体培养下降低57.6%~97.9%、62.4%~76.8%、49%~83.7%,且随着处置材料质量分数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  细菌液体培养下,玻璃粉、铜粉,铜粉、铁粉混合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小值分别为1.54mmol/L、1.41mmol/L,均高于对照0.03mmol/L,抑制细菌呼吸;其它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大值为0.02mmol/L,低于对照0.03mmol/L,促进细菌呼吸。固体培养下,膨润土、水泥混合物质量分数低于5%时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大值为6.73mmol/L,低于对照7.12mmol/L,之后逐渐升高,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其余三种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67mmol/L、6.92mmol/L、5.97mmol/L,均低于对照,促进细菌呼吸。对真菌来说,各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均高于对照0.05mmol/L,抑制真菌呼吸,其中玻璃粉、铜粉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小值5.74mmol/L,显著高于对照,对真菌呼吸抑制作用最大。对放线菌来说,各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均高于对照-0.02mmol/L,,对放线菌呼吸有抑制作用,其中玻璃粉、铜粉处理培养基葡萄糖剩余浓度最小值为0.01mmol/L,对放线菌呼吸抑制作用最大。
其他文献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高脂血症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导致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CVD)系统疾病,血脂和CVD之间的关系早已明确,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
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光诱导约束刻蚀体系初探  田昭武院士提出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已经在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及合金上成功实现了微纳尺度三维复杂结构加工。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