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进展相结合,探讨2、3级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与在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为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痛预后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选择在常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3级高血压病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病程大于10年,将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瘀血阻络、痰瘀互阻、阴阳两虚六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各个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升主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末期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比值(E/A)。同时,对各证型患者年龄、病程、运用SPSS11.0和Epitable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病程:随着病程的持续,肝火亢盛和痰湿壅盛型有减少趋势,瘀血阻络、痰瘀互结、阴阳两虚型有增加趋势。
2.痰瘀互阻、瘀血阻络型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高于其它证型(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型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痰瘀互阻>瘀血阻络>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肝火亢盛。
3.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瘀血阻络<痰瘀互阻<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与肝火亢盛型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1.痰浊血瘀为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2.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同时,通过这些客观指标可为确定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