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收费的提高以及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抑郁问题有更加突出的趋势。国外的相关研究和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个体的抑郁心理往往起源于自我概念、固结于自我概念。因而,以自我概念为基础研究大学生的抑郁是探索与解决日益突出的大学生抑郁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国内外对自我概念和抑郁的研究积累了较多的资料,但对自我概念与抑郁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专门考查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关系的研究更少,且用来测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量表既不是基于大学生被试编制的,又不是基于心理健康编制的。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与大学生抑郁心理密切相关的自我概念的高层维度,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然后基于研究对象大学生被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编制了现实自我概念问卷和理想自我概念问卷,并考查了大学生被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同侧面的差异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同时探寻了从调整大学生自我概念的角度克服其抑郁的具体途径。这既可以进一步从理论上丰富自我概念和抑郁的研究,也可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广西某高校的 403 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被试抑郁的平均分为 3.09,检出率为 18.66%,大学生被试的抑郁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F=5.48, p<.01)、性别(F=10.31, p<.01)和经济状况来源(F=31.73, p<.000)差异。(2)自编“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得到两个分问卷分别包含 5 个相互对应的因子,即信心自我、适应自我、处世自我、成功自我与品行自我。(3)大学生被试的现实自我概念较积极(平均数为 4.69),理想自我概念更高(平均数为 6.35)。大学生被试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各维度间有较大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适应自我、成功自我、信心自我、处世自我和品行自我。 I<WP=3>(4)大学生被试的自我概念差异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F=6.99, p<.000)、性别(t=-2.33, p<.05)和经济状况来源差异(F=26.96, p<.000)。 (5)高抑郁组大学生被试的自我差异显著高于低抑郁组大学生被试(t=-8.54, p<.000)。 (6)高自我差异组大学生被试的抑郁状况显著高于低自我差异组大学生被试(t=9.11, p<.000)。 (7)大学生被试的适应自我概念差异、成功自我概念差异、信心自我概念差异和处世自我概念差异是其抑郁情绪的重要预测变量。
其他文献
逻辑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发展经历了形式逻辑思维(抽象理论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辩证理论思维)两个阶段。一方面,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给人们提供认识事物、
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普及与深入,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解决日益频繁的网络入侵问题,防范不断发展的网络攻击是网络防御技术面临的新挑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各种技术
当今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P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它不仅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运动轨迹控制精确、通用性好等优点,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有加工制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具工业的市场环境、设计环境和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具制造业正在发生变革。家具制造业要在新的形势下生存发展,适应竞争的需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片对抑郁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仅实施常规的
目的了解慢性HCV感染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及机制。方法使用ELISA方法检测64份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IL-2,IFN-γ,TNF-α,IL-4,IL-10。结果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IL-2,
花生四烯酸经由5-脂氧合酶(5-LO)通路转化为白三烯类代谢产物。研究表明,5-LO参与了脑血管病、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尤其是5-LO与
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双重危机的时代选择,正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需要经济、社会和法制的全面支撑。本论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途径。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首先对企业技术
从我国出生缺陷的监测现状出发,对我国出生缺陷的干预模式进行探讨。我国现阶段出生缺陷以医院和人群监测为主,其监测结果有明显的地域性,其预防措施应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