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周期的实践教学循环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观点,它既有与其它学科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个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经历了由入职前的教学培训到入职后的实战教学阶段,与此同时教学风格也经历了外现与初显阶段、教学风格的调整与提升阶段、巩固与发展阶段、内化与形成的四个阶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形成条件和培养途径的论述比较多。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和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风格的议题在形式上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核心理论体系。通过该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能够深刻了解和体会教学风格的概念,对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也有所了解,一些优秀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也能够做到把国内外学者们对该议题的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不断地运用、总结、消化和吸收,从而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的实践层面都会实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与飞跃。本研究以国内外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现状为基本出发点,将思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及分析。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思想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具体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等两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梳理,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思政教师风格形成的必要性和教学理论基础。本研究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课堂具体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理论实践、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等三个方面论述形成教学风格必要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和斯金纳的学习强化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第三部分:论述教学风格形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忽视自身优势和盲目模仿他人教学风格的现象。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等等。第四部分:论述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内化及外化形成过程。本部分通过访谈调查法以及案例调查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政治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四个阶段:外现与初显阶段、调整与提升阶段、巩固与发展阶段以及内化和形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