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我国自十七大以来提出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融合为起点,以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为过程,进而促进产业融合、新产业衍生,社会价值模式、经济运行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两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信息平台的推广、工业化进步的需求、政府两化融合政策等都为推进我国两化融合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仍然面临着地区性、产业性质差异带来了两化融合程度差异大等现状;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技术融合水平低、人力资源缺乏、企业主体推行两化融合动力不足等微观层面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本文针对美国两化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两化技术融合、人力资源培养、主导产业制定、政府政策支持等宝贵的经验,从而为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对策研究打下基础。根据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和状况,本文建立了两化融合的动态函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存在机制、发展机制、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和制约机制等内在机制;并将两化融合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其与企业主体、政府、市场之间的形成的传导机制、运作机制、激励机制等外在机制。并结合两化融合的内在、外在机制,从生产要素融合、产品融合及业务融合、产业融合及新产业衍生、社会价值模式转变等层次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实现机制。针对我国两化融合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美国两化融合的宝贵经验以及我国两化融合的实现机制等,本文分别提出了在政府视角下和企业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