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人群空间利用的时空特征及动因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变革、物质人文空间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心区功能提升转型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在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人的时空间行为数据在大量生产,时空间行为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关于“人”这一主体在城市中心区的真实活动与时空利用结果的研究尚处空白,对于时空利用的背后动因机制分析也鲜有提及。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最后,文章提出可能性建议。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文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及相关研究综述,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方法和思路,随后简要介绍南京市新街口地区的概况。在第二章中,首先对时空间行为的理论基础进行学习和梳理,包括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随后对时空间行为的研究阶段及成果进行划分和介绍,最后做出总结和评述,发现国内时空间行为研究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国外相比仍有显著滞后,对微观个体的研究深度仍旧不足,对大数据的数据获取与精度方面仍有缺憾。第二部分,实证研究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三章对城市中心区人群空间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总结,表现在空间分异、时间分异、社会分异三个方面;由于时间和人都是动态变化的因素,现存中心区空间较为僵化和滞后,难以根据时间动态变化做出及时的更新与调整,故而第三章末尾从时空视角剖析总结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现存问题,包括中心区在一天时间内整体时段利用效率不足、空间利用结构呈现传统圈层、缺乏创新增长要素、忽视新时期不同人群需求等。第四章在前文特征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空间利用时空分异的动因,并构建出空间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相互作用机制模型,认为空间功能与业态为时空利用的最主导因素,良好的环境设计对空间有极大的激活作用,人的需求与兴趣构成最新兴动力,一天的时间推移成为时空利用的最核心规律动因。第三部分,研究总结,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五章基于时空间行为视角,对中心区的在新功能业态植入、交通流线组织、公共空间自身引导方面提出思考和对策,以引导未来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提升时间、空间、人三者的复合性。第六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本文正文共约54 000字,图表71幅。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8例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并对治疗结果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均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吸引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社会
交叉持股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运作的一种新型战略手段。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和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升了交叉持股在市场上的流行度。本文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会学生感恩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让小学生懂得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从学生内心激发感恩之情。  【关键词】小学教育;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
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迎合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已呈现出不可逆挡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