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末新式教育兴起的浪潮中,教科书作为启迪民智、普及教育的一把钥匙,被清末的知识界和革命志士所关注。其中,国文教科书首当其冲。如何发挥国文教科书的启蒙作用,知识界自有独特的思考和探索。白话作为一种不同以往的媒介和语体形式,在清末教科书变革中被视作重要的话语工具和思想言说方式。林万里作为清末国文教科书的探索者之一,提出“统一言语为统一国家之基”,“统一言语为革新政治之故”等理念,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国文教科书改良的实践。本文将国文教科书改良置于清末“白话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分析林万里三套国文教科书的文本,探讨清季知识分子利用白话教科书这一把钥匙,实现开启民智的目标。《初等小学国语教科书》和《女子国语课本》是当时第一本以“国语”命名的教科书,林万里立足“统一言语”的思想,在教科书内容改选及语体改造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联络各科用国语改写文言、增加课文的趣味性、采用贴近生活的应用文体等,这些策略不仅体现了林万里在教科书改良上的作为,又折射出清末社会的思想变革图景。而《军国民读本》作为当时第一本军国民题材的国文教科书,林万里在其中舍弃了白话叙事,改为文言书写,这一“文言迂回”是回应清末“军国民教育”的需要,也透露出林万里作为“白话革命”先锋,救国救民的理想及策略。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思潮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林万里编写的教科书作为近代新式国文教科书的代表应运而生,从《国语教科书》到《军国民读本》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试图救亡图存的努力所在。他们认识到用教科书痛揭传统中国古旧风俗之积弊,用民众更易接受的方式普及知识,唤醒国人的科学观念、国民意识和爱国思想,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