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外贸企业作为一类特定群体,经历了一系列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发展至今仍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无论从社会分工发展的趋势还是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今后专业外贸公司的长期存在是可能和必要的.从中国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国有资本在外贸行业也仍将有所作为.一方面,外贸行业的国有资本需要进行新一轮的重组和整合,分化后的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将是今后提高外贸行业整体竞争水平和培育现代流通业的主导力量,这与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适度集中、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可以和外资、民营等资本融合生长,组成股份制公司,成为其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十六大召开及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各地改革实践呈现多种形式.然而从外贸行业整体来看,仍存在着流通服务水平低下、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外贸企业数目过多、竞争秩序混乱、竞争层次较低等问题.总结各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外贸行业直面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来看,国有外贸企业的重组整合应分层展开,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牵头下,着力于形成一定数量的中央和省(市)级的大型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其他国有外贸企业则由市场决定其退出或存在的方式.分化后的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将面临多元化主体的竞争,在经营战略方面,除了从事国营贸易和指定经营的业务外,应具有全球意识,在国内外市场统一开展业务,在流通领域从事与物流一体化的增值业务以及提供资金流、信息流等相关服务,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培育外贸知名品牌,在今后,代理制将真正成为其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目前,生产企业进出口比重已超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4,原有的国有外贸企业业务处于不断萎缩之中,而包括分化后的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外资专业贸易公司等在内的新的专业贸易主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尚需时日,因此,今后中国将首先形成生产企业主导的对外贸易格局.分化出的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应立足在流通领域发展壮大,在主业形成优势之后,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但主要应从事相关多元化经营.确立国际化经营的长期发展战略,但发展模式不一而论.